漢中市略陽縣全面構筑法律服務網格矩陣——培養(yǎng)一支群眾身邊的普法工作隊

“你們看看我家玉米苗都被禍害成啥樣了,都是他打農藥害的!”10月24日,記者在漢中市略陽縣兩河口鎮(zhèn)長壩村遇見晁國生時,正趕上他調解村里一起關于農藥噴灑損害農作物的糾紛。

晁國生是長壩村的黨支部書記,也是村里的“法治帶頭人”。附近的村民一有矛盾糾紛,就去“掛”他的“專家號”。

這次的藥害賠償糾紛事件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長壩村村民李某在自家玉米地里用除草劑噴灑作業(yè)時,因風力作用誤將田地相鄰的村民唐某的百余棵玉米苗打傷,導致玉米苗受害,部分秧苗枯黃、植株萎蔫。雙方多次協(xié)商未果,糾紛愈演愈烈,最終只能找到“法治帶頭人”尋求幫助。

為盡快化解糾紛,晁國生和雙方當事人一起到玉米地里查看受損情況,并向他們講解法律條例,從損害事實、訴訟成本、鄰里關系等方面進行疏導。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xié)議,李某對唐某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了賠償。

在晁國生看來,“法治帶頭人”是村民的身邊人,既熟悉村情民意,又和村民有感情紐帶維系,在宣傳法律法規(guī)、調解矛盾糾紛時,把法律知識轉化成家常話、明白話,更容易得到各方信任。

“針對鄰里糾紛、婚喪嫁娶這種常見的農村矛盾類型,縣上還有專門的法治培訓課,幫助我們提升處理矛盾糾紛的能力。”晁國生說,對復雜矛盾既講法又說理,這樣不僅解了“法結”,還解了“心結”。

隨著鄉(xiāng)村法治建設的推進,基層問題錯綜復雜,群眾矛盾千變萬化,當“法治帶頭人”遇到拿不下的問題時怎么辦?這就需要“法律顧問”來幫忙。

“過去村里沒有專業(yè)的‘法律顧問’,村民對法律法規(guī)不了解,很容易觸碰法律底線。其實,調解糾紛離不開普法。”長壩村的“法律顧問”何明軍說。在農村做好調解工作要先向當事人講透法律法規(guī)、闡明其中利害,再結合法、理、情循循善誘,才能在依法依規(guī)的前提下,促使雙方真正放下爭議、握手言和。

“現(xiàn)在何明軍律師每星期來一趟長壩村,為村里的產業(yè)發(fā)展提供法律咨詢,村民遇到的各類問題都能及時向他反映?!眱珊涌谒痉ㄋ刹坷顫h平說,“有專業(yè)律師‘把關’,我們在調解矛盾糾紛的時候,腰桿子才會挺得更直,底氣更足?!?/p>

鄉(xiāng)村振興,法治先行。當普法遇到鄉(xiāng)村治理,如何疏通一系列難點、堵點、痛點,做到因地制宜?

略陽縣的答案是,每村配置“1名‘法律顧問’+1名‘法治帶頭人’+N名‘法律明白人’”,全域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工作。

截至目前,略陽縣共有165名“法治帶頭人”和“法律顧問”,持證上崗“法律明白人”851名,到村開展服務1032次,接受法律咨詢268人次,提供法律援助39件,把“法律顧問”的法律專業(yè)優(yōu)勢與“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人熟地熟事熟等鄉(xiāng)土優(yōu)勢充分融合,實現(xiàn)了基層群眾“法律需求”與法律顧問“服務供給”之間有效銜接。

“我們將繼續(xù)深入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注重村‘法律顧問’‘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在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提高村民法治素養(yǎng)、維護農民合法權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三治融合’中發(fā)揮示范帶頭作用,推動形成‘1+1+N’基層治理工作體系。”略陽縣司法局局長吳濤說。(記者 段承甫;通訊員 秦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