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后“一公里”推進到“最后一米”,寶雞公安有大招!
踐行群眾路線,不僅要有服務群眾的態(tài)度和意識,還要有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
12月3日上午,在寶雞市社區(qū)警務工作推進會上,鳳翔縣城鄉(xiāng)社區(qū)警務模式得到了省、市公安機關的高度肯定。今年以來,鳳翔縣公安局結合寶雞“四單一圖”社區(qū)警務模式,建立“警務室民警+輔警+警務助理+警務信息員”四級隊伍體系,推行“三分級三提升”治安管理機制,“因村施策,科學用警,精準防控”,實現了“全局一盤棋、所長一本賬、民警一口清”。
陳虎強是鳳翔縣公安局范家寨派出所湫池廟村中心警務室警務助理,在他眼里,這里的鄉(xiāng)情與自己同根同祖、血脈相連!在鄉(xiāng)親眼中,他是村里的話事人、和事佬,進得了門、談得上話、交得了心、辦得成事!
在鳳翔縣,像陳虎強這樣熟知農村鄉(xiāng)俗民約、風土人情的警務助理共有34名。今年9月,鳳翔縣公安局采取“政府出資招聘、公安管理使用”的方法,一次性為基層警務室聘用34名警務助理和160名信息員,將一批熱愛警務工作、熟悉鎮(zhèn)村情況、了解治安現狀的人員遴選到一線崗位,并全面落實生活待遇和各項補貼,基本構建了“社區(qū)民警+輔警+警務助理+N名警務信息員”的社區(qū)警務大格局,每個警務室專職力量平均7-8人。其中最小的姚家溝村中心警務室管理3個村、配備力量6人,實現了“一村一警”專職化。
這樣一來,鳳翔縣警務工作將服務群眾從“最后一公里”再向前推進到“最后一米”,創(chuàng)造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鳳翔經驗”。這種更加善于運用群眾路線解決社會問題的有效實踐,體現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深刻內涵。
據了解,警務助理和警務信息員上崗兩個月以來,協(xié)助派出所偵破刑事案件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化解矛盾糾紛21件,采集“一標三實””等各類基礎信息5萬余條,上門服務群眾近千人,真正實現了服務群眾零距離、警務觸角全覆蓋、治安管理無漏洞、化解矛盾全方位。
鳳翔縣陳村鎮(zhèn)下轄14個行政村,由于村落分散,警務室民警經常是哪里出問題跑哪里,沒有時間和精力下沉村組,工作既辛苦又得不到群眾的理解。陳村鎮(zhèn)紫荊村村民屈紅順,之前一直擔任村里的會計,多年和村民共處打交道,在處理農村家長里短、鄰里糾紛這些事上,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鳳翔縣公安局陳村派出所主動找到他,聘請他擔任轄區(qū)紫荊警務室的警務助理。
紫荊警務室共管轄6個行政村,每個行政村確保一名警務信息員,以及若干個警務網格員。警務助理老屈發(fā)揮“人熟、地熟”的優(yōu)勢,與每個警務信息員每天至少”通話一次”,每周至少”走訪村組一次”、每周至少面對面交流一次,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警務信息員由熟悉當地情況的村干部兼任,對于有矛盾糾紛的村民,信息員提前介入、超前化解,并將處理情況及時上報給警務助理。警務助理將收集上來的各類信息進行匯總、建檔,并上報給民警。民警再根據這些信息將轄區(qū)可防性案件、矛盾糾紛等內容進行分級分類,能化解回訪的就地化解回訪,不能化解的及時上報流轉,列為重點跟蹤事項。
到每個月末,陳村派出所根據紫荊警務室對各個村一個月來治安總體情況的把握,進行科學分析研判、實行三分級管理。治安良好的列為綠色;矛盾糾紛化解不到位,發(fā)案上升的列為黃色;引發(fā)“民轉刑”或個人極端暴力犯罪、案件持續(xù)高發(fā)的列為紅色。在接下來一個時期內,派出所和警務室會將工作重心聚焦到黃色和紅色的村組,真正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在這樣多點關聯(lián)、多層交互的運行機制下,警務助理、警務信息員協(xié)助民警同時開展人口登記、信息排查,治安巡邏、法制宣傳等工作,形成了發(fā)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帶領群眾一起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良好局面,他們也真正成為了“家鄉(xiāng)的守護人、矛盾的調解員、群眾的貼心人”。
有了源頭治理的“新平臺”、說事講理的“專業(yè)隊”、矛盾調解的“聯(lián)合體”,“四單一圖””社區(qū)警務模式得到進一步延伸,服務群眾的觸角更廣。在此基礎上,鳳翔縣公安局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運行模式,圍繞西鳳酒城建設、雍城遺址文物保護及重點行業(yè)等領域,打造了關中社區(qū)警務室、南指揮派出所文物保護工作警務室、柳林派出所重點項目警務室等集群化特色警務室。今年以來,全縣可防性案件、“民轉刑”案件、侵財類案件分別同比下降?13.5?%、?28?%、??10.2%,有力推動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全面成型。
(鳳翔縣公安局?晁東、方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