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楓橋經驗”這塊“金字招牌”
近日,公安部公布全國第三批100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名單,陜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西一路派出所、旬邑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丹鳳縣公安局鐵峪鋪派出所名列其中。
“楓橋經驗”是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的行之有效的基層社會治理方案,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塊“金字招牌”。時代在變、形勢在變,社會矛盾也隨之在變。善于運用法治思維,不斷探尋“楓橋經驗”背后的“解鎖密碼”,才能推動矛盾糾紛多元有效化解。這次我省獲得命名的先鋒模范派出所,在基層警務改革前沿開拓創(chuàng)新,在防范化解矛盾風險陣地擔當實干,在平安建設一線忠誠守護,有力維護了社會安定,保障了人民安寧。如西一路派出所開展“板凳警務”活動,常態(tài)化進院落、訪民情、拉家常,建立網上警民心連心平臺,今年以來為群眾解決大小難題110余個,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堅持和發(fā)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要堅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發(fā)動和依靠群眾是“楓橋經驗”的精髓,是黨的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中的生動體現(xiàn)。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要充分整合廣大社會成員的力量,積極發(fā)揮各個治理主體的作用,暢通和規(guī)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xié)調、權益保障通道,既“面對面”,又“背靠背”,用調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以實際行動解決具體糾紛,把群眾的身邊事解決好。
堅持和發(fā)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要牢牢把握源頭治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是“楓橋經驗”最鮮明的特點。基層是產生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的“源頭”,也是協(xié)調利益關系和疏導社會矛盾的“茬口”。把矛盾風險化解在基層,要堅持關口前移,全面分析矛盾風險點,提前介入,防止問題的片面性和矛盾無序演化,最終將矛盾糾紛調處在現(xiàn)場、化解在基層。
堅持和發(fā)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陜西要在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中與時俱進、持續(xù)創(chuàng)新,不斷為“楓橋經驗”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把“楓橋經驗”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為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