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延安:賡續(xù)“紅色”血脈 聚法治之力助推平安之治

近年來,陜西省延安市委政法委從延安時期“十個沒有”社會治理成功經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入開展新時代“十個沒有”平安創(chuàng)建活動,實現平安校園、醫(yī)院、酒店等行業(yè)領域新時代“十個沒有”平安創(chuàng)建實現全域覆蓋,為法治陜西、平安陜西建設提供“延安樣板”。

據了解,延安市平安建設滿意度由2017年的93.6%提升至2022年的96.2%。2021年,延安市獲得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再次被授予“長安杯”。2022年,延安市榮獲全省首批“平安銀鼎”。2023年,延安市委政法委光榮獲得全國黨委政法委系統(tǒng)“新時代政法楷模”稱號。

法治之“花”盛結平安之“果”

跨進新時代,延安政法委和各政法單位以創(chuàng)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為抓手,推出具有延安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設“八項行動”,制定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年度任務清單。

為高質高效服務群眾,公安機關深入推行“交所合一”“兩隊一室”改革,探索創(chuàng)新“一村一警一檔”“一區(qū)(小區(qū))一警”工作機制,累計下沉警力1200名;全面下放22類36項公安行政審批權限,壓縮258項審批程序用時,開通400項網上服務事項,辦理各類業(yè)務470萬件;延安市公安局“下基層、解難題、辦實事、嚴督導”專項工作位列全省第一……

以法治化提升平安建設水平,司法行政機關率先在全省設立“行政復議申請代辦點”,創(chuàng)建省級“六好司法所”百余個,建成公共法律服務站2048個,切實讓老百姓感受到普惠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務。

“織”就小網格提升社會治理新水平

在延安市寶塔區(qū)棗園街道綜治中心的張思德便民服務大廳內,一面印著棗園街道12個行政村平面圖的展示墻格外引人注目。據了解,這些是村里的第一書記在反復走訪、調研后手繪制作而成的網格圖,“每一張都是實打實‘走出來的’?!?/p>

棗園街道黨群服務中心主任賀戎慶指著圖上被標紅加星的戶主姓名說,“這是我們在每5-10戶中選取的中心戶長,主要以產業(yè)大戶、鄉(xiāng)縣能人、退伍軍人為主。通過發(fā)揮其帶領作用,走訪、了解每家每戶的基本情況,及時發(fā)現鄰里糾紛線索,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早發(fā)現、早報告?!?/p>

以此試點為基礎,延安市建立了全市統(tǒng)一標準的“全科網格”管理體系,推行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多元化參與的“一領四化”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探索形成了安塞“一崗七責”“三線服務”、延川“菜單式”矛盾調處化解、黃龍“五級聯(lián)動”等基層創(chuàng)新經驗做法,有效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選賢舉能做調解法理與真情化解糾紛矛盾

在棗園街道綜治中心的張思德調解室里,印有“和為貴”的墻前見證了數百次爭執(zhí)化解后的握手言和。此外,棗園街道還聯(lián)合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力量,吸納公檢法司從業(yè)人員、政府干部、法學教授、律師、鄉(xiāng)賢等34人組成“金牌調解專家?guī)臁?#xff0c;并把調解員信息上墻公示,不僅能讓當事人“點單式”選人,也讓居民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據了解,張思德調解室成立以來,已累計受理各類糾紛364起,成功化解346起,化解率達95%,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目標。

延安市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總結基層“群眾說事制”“三官一律”進社區(qū)等基層經驗做法,在全市推行“兩說一聯(lián)”(群眾說事、法官說法、干部包聯(lián))機制,用拉家常、講政策、講道理的“群眾說事”方式化解矛盾糾紛?!胺ü僬f法”先后四次被寫入最高法院工作報告,并在全國推廣,“兩說一聯(lián)”機制被評為全國城鄉(xiāng)社會治理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