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在關鍵處 幫到心坎上——寶雞隴縣創(chuàng)新基層社會治理推行“八幫八解”工作
“要沒有鎮(zhèn)村干部的及時幫助,我真不知道怎么渡過這個難關?!标兾魇氹u市隴縣東南鎮(zhèn)雞家莊村貧困戶陳牛勞感激地說。陳牛勞在外地打工時不慎受傷,左腿粉碎性骨折,工程方卻不積極賠償。得知這一情況后,鎮(zhèn)村干部及時出面協調,不僅解決了久拖不決的賠償問題,還扶持陳牛勞家發(fā)展藥材產業(yè)。
這件事在當地被傳為佳話。這一切,得益于隴縣瞄準基層社會“痛點”,創(chuàng)新基層社會治理推行的“八幫八解”新機制。
下茬找“痛點”全力降“燃點”
2019年5月9日,天成鎮(zhèn)上寨子村村民閆秋英家又來了3位特殊的客人。
“老閆,最近家里有啥困難?”鎮(zhèn)干部和村黨支部書記吳龍全問道。
“你們來得正好,我要在自家院子蓋一間灶房,隔壁不讓蓋么?!遍Z秋英訴說了近期堵在心里的“大石頭”。
遠親不如近鄰,決不能讓宅基地糾紛成為激化鄰里矛盾的“導火索”。于是,鎮(zhèn)村干部分頭做兩家人的思想工作,用古人“六尺巷”的故事,教育引導兩戶人家要互諒互讓、互幫互助。
“多虧你們來得及時,為我們兩家的事做了主,解決了矛盾,要不然可能會鬧起來?!遍Z秋英說。三五個回合,一場即將爆發(fā)的爭斗被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兩家人握手言和。
基層群眾的矛盾隨時在發(fā)生,如果不及時化解就會積小成大,甚至釀成禍端,影響基層平安穩(wěn)定。正是基于這一認識,隴縣縣委、縣政府從2019年2月起,開展了以“幫學習解迷惑、幫調處解糾紛、幫疏導解積怨、幫矯正解顧慮、幫增收解困難、幫急事解燃眉、幫照料解后憂、幫聯系解鄉(xiāng)愁”為主題的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
把群眾的矛盾糾紛摸出來,把可能肇事的隱患挖出來,把已經存在的糾紛化解掉……一時間,全縣各級干部紛紛下沉包聯村戶開展排查、研判,“會診”找“痛點”,解民之憂、化民之怨、紓民之困降“燃點”。
“群眾矛盾糾紛存在多發(fā)性、隱蔽性、反復性等特點,看似安寧平和的家庭隨時都會發(fā)生矛盾,全縣干部每季度集中開展一次‘八幫八解’活動,就是要讓各級干部主動上門入戶聯系群眾,傾聽群眾訴求,掌握民情民意,做到矛盾糾紛早發(fā)現、早化解?!彪]縣原縣委書記杜長生說出了推行“八幫八解”機制的初衷。
“八幫八解”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各級干部共摸排深層次矛盾糾紛239件,徹底化解銷號85件,防止民轉刑糾紛5件,其余矛盾問題均落實了幫扶措施和幫扶責任,有效解決了一大批潛藏在群眾身邊的深層次問題,全縣再未發(fā)生民轉刑案件和個人極端事件。
正如城關鎮(zhèn)黨委書記宋海林所說:“‘八幫八解’抓到了點子上,看起來是給干部壓擔子,實際上是雪中送炭,改了作風,暖了民心,促進了工作?!?/p>
施策于“靶心”化解暖“民心”
“你們一個一個說,不要著急,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苯衲?月的一天,在隴縣東南鎮(zhèn)調解中心,鎮(zhèn)村干部、公安民警以及雙方當事人圍坐在一起,正在調解一起家庭糾紛。
這起因兒子意外死亡、兒媳領了賠償金卻不贍養(yǎng)公婆的矛盾糾紛被排查出來后,鎮(zhèn)村干部及時介入,拉家常、講道理宣傳村規(guī)民約,并聯系民警、法官為兒媳送法律、講政策,通過親情感召和法律震懾等手段,最終使兒媳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與公婆達成了財產分割協議并履行到位。
對這起錯綜復雜的矛盾問題,縣鎮(zhèn)實行了“一戶多策,‘復方’診治”的幫解措施,抽絲剝繭,梳理癥結,綜合運用情感、政策、法治手段,各個破解,最終達到了化解矛盾的效果。
對那些家庭內部矛盾、特殊人員,“一戶一策,‘點穴’幫解”。溫水鎮(zhèn)上川村村民雒銀貴的房子因高速公路施工出現裂縫,成為危房,一家人焦急萬分。鎮(zhèn)村干部及時介入,多次與施工方交涉溝通,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雒銀貴及時拿到了賠償金,村委會幫助其建起了新房,一家人生活重歸安寧。
對那些積怨較深、容易反復,一次調解工作難以奏效的矛盾糾紛,縣上實行“持續(xù)施策,鞏固‘療效’”的幫解辦法,直到矛盾化解。固關鎮(zhèn)殿咀村村民吳某與妻子關系不和,妻子帶女兒外出不歸,吳某遂遷怒于鄰鎮(zhèn)岳父,幾次上門打鬧。兩鎮(zhèn)干部迅速介入,聯合公安機關制止事態(tài)發(fā)展,教育本人,達成解決協議。后吳某情緒反復,兩鎮(zhèn)主要領導多次會商研判,采取公安機關訓誡、鎮(zhèn)村干部勸解、雙方親屬溝通、律師上門講法等措施,終于使其穩(wěn)定了情緒,回歸理性,通過法院調解離婚。同時鎮(zhèn)村干部熱心當起“紅娘”,幫助吳某重新成了家,不穩(wěn)定因素得以徹底消除。
對于特殊人群,重點“管護”。對全縣184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落實管護、救治等舉措,最大限度消除了安全隱患。
“對于排查出來的矛盾和問題,縣鎮(zhèn)進行分析研判,綜合運用‘八幫八解’制度靶向施策,真正解在關鍵處,幫到心坎上,達到了幫解目的。”隴縣縣委常委、縣委政法委書記梁治軍說。目前,縣上探索推行的這套幫解措施已初見成效。
構建“小網格”架起“連心橋”
“小軍和鄰居吵起來了,你們趕緊過來?!?/p>
“譚支書,村里來了兩個穿著怪異的人,得提醒大家一下吧。” …… 在各社區(qū)、村組,一個個網格長向村干部提供著各種信息。
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不能光靠各級干部,關鍵是要把群眾組織起來、發(fā)動起來。 為使“八幫八解”制度精準落地落實,縣上積極推行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將村、組劃分為若干個單元,每15-20戶設一名網格長,網格長由村組干部、“兩代表一委員”、“新鄉(xiāng)賢”等擔任。為了方便了解和交流情況,各個網格都建起了微信群,隨時宣傳政策、報告信息、化解矛盾。
“一個網格就像是一片‘責任田’,網格里的群眾都是我的服務對象?!背顷P鎮(zhèn)店子村二組網格長張小菊深有感觸地說,她這個網格長就是給各家各戶宣傳防盜、防火、防事故、防糾紛的,還要幫助群眾解決困難。說起來簡單,要做好還真不容易。
“多虧了讓成,要不我這老命估計都沒有了?!睎|風鎮(zhèn)梨林川村二十組村民戚林愛在家上臺階時不慎跌倒,胯部受傷不能行走,網格長陳讓成發(fā)現后及時送醫(yī)。
“有你們這么負責任的民警和網格長,真是太感謝了!”8月的一天,網格長、八渡派出所民警王勝波得知村民張有德的孫子不見了,第一時間在微信群里發(fā)出尋找孩子的信息,并轉發(fā)到全鎮(zhèn)各級網格微信群,很快孩子就被找到了。
小小網格長,發(fā)揮大作用。網格化不僅搭建起了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的高效平臺,而且搭建起了干群“連心橋”。據了解,全縣4973個網格建成以來,累計發(fā)放宣傳資料12.5萬份,發(fā)現上報線索674條,摸排重點人員1.2萬余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糾紛789個,提供便民服務361次,為群眾織起了一張嚴密的“防護幫扶網”,以網格的“小平安”實現了社會的“大和諧”。
(隴縣縣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