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誠保平安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銀行卡和手機不離身2.5萬元被盜刷 吉林長春警方破獲離奇的支付寶盜刷案

銀行卡、手機都在身邊,可支付寶和銀行卡里的2.5萬元竟不翼而飛!近日,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qū)就發(fā)生了一起這樣的離奇案件。

手機和銀行卡不離身 2.5萬元不翼而飛

  2017年12月11日15時,長春市民郭女士急匆匆跑進寬平大路派出所著急喊道:“警察同志,我要報警,我的支付寶賬號和銀行卡里的錢不知道被誰轉走了,一分錢都沒留下,你們要幫幫我啊,我是全職太太,那是我和兩個孩子幾個月的生活費啊……”

  看著滿頭大汗的這位女士,副所長王峰趕緊詢問事情的經過。

  原來,2017年12月10日,郭女士愛人田先生的手機好像出了問題——無法接聽和撥打電話。直到當天16時,正在開車的他突然收到一條短信:您的支付寶提現1.6萬元。田先生并沒有太在意,因為這個支付寶賬號雖然綁定的是自己的手機,但一直是妻子在使用,可能妻子有什么急事才把錢提現了吧。

  12月11日7時,郭女士在為孩子交學費時發(fā)現,支付寶密碼不正確,在使用田先生的身份證更改密碼后,再查看支付寶余額,郭女士驚呆了——支付寶內的余額已經被提現并轉走,支付寶綁定的銀行卡9000余元現金也不翼而飛,而這2.5萬元的錢并非田先生支取。

被盜的支付寶仍在使用 警方鎖定嫌疑人

  王峰了解情況后,初步判定這是一起涉及智能手機的新型盜竊案,于是立即圍繞該支付寶展開調查。

  由于田先生的支付寶賬戶一直是郭女士使用,王峰決定先確定手機內是否存在軟件漏洞,經專業(yè)人員檢查,確認該手機未含有任何木馬病毒。

  “難道是補卡盜刷?”王峰再次與郭女士到手機營業(yè)廳進行查詢,結果卻再次出人意料,沒人補辦過這張手機卡。

  郭女士在聯(lián)系了支付寶客服后,客服人員告知,余額里的錢是被尾號為4045的手機號碼綁定的支付寶消費的,而尾號4045的手機正是田先生使用的手機號。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了田先生的手機。經民警多次確認,排除了因田先生支付寶密碼泄露被別人轉款的情況,案件偵查一度陷入僵局。

  12月25日,郭女士在與支付寶客服的溝通過程中得知一條重要線索——田先生的支付寶仍然在使用,并且在長春多處飯店和超市支付了賬單。

  這條線索給警方帶來了新的調查方向,派出所抽調精干警力組成專案組,開展新一輪調查。民警走訪了顯示賬單支付的幾家超市和飯店,通過攝像頭確定了幾次使用郭女士支付寶的就是同一個人,體貌特征非常明顯。隨后,民警通過調取案發(fā)周邊的300余個攝像頭,最終確定楊某有重大嫌疑。

復制電話卡修改密碼 2.5萬元是這樣被盜走的

  2018年1月11日15時,已經跟蹤楊某一天的民警趁其下車吃飯之際,在某商場將其抓獲。民警在楊某駕駛的汽車上搜查出的3部手機、近30張銀行卡和十幾張手機卡。

  經查,楊某的近30張銀行卡中,有一半是信用卡。通過調取銀行記錄,警方發(fā)現楊某辦理了大量的現金卡、信用卡,用以卡養(yǎng)卡、以債養(yǎng)賬的方式生活,是個純正的“卡奴”。

  據楊某供述,10年前,他曾經做過一陣手機號販,通過在外地辦理低資費非實名的手機卡,回長春倒賣。為了創(chuàng)造更大的利益,楊某在辦卡的時候把每個手機號都辦理兩張卡,以便顧客丟失卡后找他補辦時再賺一筆,同時在賣出手機號時留下顧客的身份證信息。

  2017年,楊某事業(yè)不順,再加上處了個女朋友,資金入不敷出,便辦理了大量銀行卡和信用卡,當起了“卡奴”。2017年12月20日,楊某在清理自己郵箱時,偶然看到了十年前賣卡時備注身份證的郵件,頓時心生貪念——“這些卡有沒有人還在使用?有沒有綁定銀行卡?”楊某經過多次嘗試,尾號4045的手機卡符合所有條件,楊某便通過“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的方式,登錄田先生的支付寶賬戶,并修改了密碼,將支付寶內資金轉移。同時他還發(fā)現,支付寶還綁定有銀行賬戶,楊某使用同樣的手段更改了銀行卡的密碼,將田先生支付寶和銀行卡中的資金轉入前女友和徒弟的賬戶,之后再轉到自己的賬戶。隨后,他還心存僥幸地將4045這張手機卡保存下來,以便后續(xù)作案。

  目前楊某被刑拘,此案還在進一步審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