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接收 一攬子調處 全鏈條解決——安康市漢陰縣推進矛盾糾紛調處工作紀實
8月2日傍晚,在安康市漢陰縣澗池鎮(zhèn)花果村調委會辦公室門前,老劉雙手緊緊握著調解人員的手,嘴里不停地道謝,臉上難掩激動之情。
前不久,老劉在澗池鎮(zhèn)花果村購買了一套移民搬遷小區(qū)房,本想趁著暑假裝修完畢,開學后入住方便照顧孫子。由于裝修過程中操作不當,導致樓下老張家的房頂漏水,雙方因賠償金額分歧較大。幾次溝通未果,這讓老劉很糟心。
網格員李紅梅在走訪過程中得知了老劉的煩心事,上門調解無果后,立即上報請求鎮(zhèn)村解決。澗池鎮(zhèn)訴調中心收到信息后,組織鎮(zhèn)綜治辦、司法所、村調委會等工作人員趕赴老劉家,實地了解情況。
在調解過程中,工作人員通過講法律、說政策,從維護鄰里關系角度出發(fā),對二人進行勸說。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xié)議,老劉一次性賠付老張4000元,老張自行解決屋頂漏水問題,二人握手言和。
近年來,漢陰縣始終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fā)揮“321”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優(yōu)勢,堅持黨組織統(tǒng)一領導、政府依法履責、各類組織協(xié)同、群眾廣泛參與,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體系,打造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實現了“矛盾不上交、風險不外溢”的良好局面。
一庫統(tǒng)攬?矛盾糾紛排查全覆蓋
漢陰縣以“321”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為主脈絡,建立漢陰縣“321”大數據中心,整合縣鎮(zhèn)村(社區(qū))三級綜治中心、便民服務中心、信訪接待中心等資源,累計采集錄入各類數據信息385項3000余萬條。漢陰縣還研發(fā)矛盾糾紛全景數據庫,實現了矛盾糾紛排查全覆蓋,確保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漢陰縣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全覆蓋機制,依靠5940名網格員、6000余名“三線”人員、2156名鎮(zhèn)村(社區(qū))干部、1156名人民調解員、1410名“法律明白人”等力量,深入村民小組、城鎮(zhèn)社區(qū)等基層單元,常態(tài)化開展鄰里關系、婚戀情感、道路交通、涉企勞資、土地林地權屬爭議等各類矛盾糾紛排查工作,確保隱患及時發(fā)現上報。漢陰縣將12345平臺、“321”民情在線系統(tǒng),以及信訪、公安、法院、司法等系統(tǒng)受理的矛盾糾紛信息同步匯集研判,及時發(fā)現各類隱患,最大限度做到矛盾糾紛早預防、早發(fā)現、早控制、早解決?! ?/p>
閉環(huán)管理?“事心”雙解促和諧
2022年11月8日,漢陰縣110指揮中心接到縣婦幼院報警,稱一名男子強行沖入病區(qū)干擾醫(yī)院正常辦公。110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后,立即指派城關鎮(zhèn)城郊派出所出警處置。經核實,該男子黃某認為其妻子半年前在縣婦幼院治療期間,存在延誤病情和誤診的嫌疑,要求縣婦幼院賠償損失,因此產生矛盾糾紛。
漢陰縣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受理登記后,經分析研判,認為該糾紛案情復雜、時間跨度長、解決難度大,立即下發(fā)紅色預警。隨后,漢陰縣成立工作專班,組織縣醫(yī)調委、衛(wèi)健局、轄區(qū)派出所、法庭以及法律顧問、鎮(zhèn)村干部、社會鄉(xiāng)賢和當事人親屬聯(lián)合參與調處,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調解小組經過多天努力,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xié)議,并進行了司法確認。
2022年11月18日,漢陰縣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對當事人協(xié)議履行情況進行跟蹤回訪,確認了雙方均已履行協(xié)議,并對調處結果表示滿意。
此案的順利化解,得益于漢陰縣堅持矛盾糾紛處置“收集匯總—個案分析—風險評估—分流交辦—分類化解—動態(tài)管理—跟蹤回訪—結案歸檔”的閉環(huán)管理機制。漢陰縣根據矛盾糾紛性質、積累時間、沖突程度、當事人情況進行綜合研判,運用“紅、黃、藍”三色預警機制進行分級,對化解過程實行閉環(huán)動態(tài)管理,做到每一件矛盾糾紛處理結果可查詢、過程可回溯、責任可倒查、考核有依據。
建章立制?構建訴源治理新格局
漢陰縣依托綜治中心打造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建立1個縣級聯(lián)合調解組織、10個鎮(zhèn)級人民調解組織、160個村(社區(qū))級人民調解組織和8個行業(yè)性人民調解組織,并在20個移民安置點建立調解組織,實現了人民調解組織全覆蓋。漢陰縣還吸收仲裁、鑒定、公證、心理服務等力量,采取常駐、輪駐、隨駐、“云”駐等方式,利用“321”民情在線系統(tǒng)和智慧調解系統(tǒng),不斷提升調解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實現解決群眾矛盾糾紛“只進一扇門、只跑一次路”的目標。
此外,漢陰縣下發(fā)《漢陰縣社會治安穩(wěn)定形勢分析研判制度(試行)》的通知,要求縣、鎮(zhèn)、村(社區(qū))每月、半月、每周召開一次例會,結合縣級矛盾糾紛全景數據庫智能化分析,找準化解矛盾糾紛的對策,形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漢陰縣還將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工作納入全縣平安建設年度目標考核,籌集1000萬元建立良法善治基金,將基層網格長報酬納入縣財政預算,全面落實人民調解“以案定補”機制。2020年以來,漢陰縣累計兌現人民調解“以案定補”資金101.6萬元。2022年,漢陰縣兌現三級網格長補助263.9萬元,極大激發(fā)了基層調解隊伍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2021年以來,漢陰縣通過網格長排查上報、矛盾糾紛調處系統(tǒng)、“321”民情在線系統(tǒng)等渠道,收集群眾各類訴求建議26800余件,90%以上矛盾糾紛在鎮(zhèn)、村(社區(qū))兩級得到解決,事件辦結率和群眾滿意度均在97%以上。2022年,漢陰縣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分別下降40.63%和13.75%,電詐案件發(fā)案數同比下降37.45%。2021年、2022年,漢陰縣平安建設滿意度分別為99.21%、99.72%,位居全省前列。
(記者?陳洪鈞?通訊員?何錫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