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一鍵享受“云端”優(yōu)質法律服務

“真是太方便了,咱縣城居然有個會說陜西話的法律機器人,我們這些不太會說普通話的人也享受到科技的便利了?!?024年11月29日,陜西西安藍田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大廳,當?shù)鼐用耜愊壬梅窖韵颉癆I司小宣”法律問答數(shù)字機器人咨詢民間借貸相關法律問題后感慨道。

除了“AI司小宣”法律問答數(shù)字機器人,大廳還放置了一臺公共法律服務智能一體機。

藍田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負責人賀琳用手指著大廳內的智能服務設備,一一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作為《呂氏鄉(xiāng)約》的發(fā)源地,藍田縣司法局在“楓橋+鄉(xiāng)約”基層治理模式基礎上,將“智慧司法”理念引入促進基層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和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中,使全體司法行政系統(tǒng)更迅速、更精準地回應群眾和市場主體所需所盼。

采訪過程中,一位女士匆匆走進來向工作人員咨詢:“我弟弟在藍田一工地干活摔傷導致小腿骨折,與公司產生糾紛,想申請勞動仲裁,但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做?”

工作人員立即引導其在公共法律服務智能一體機上使用智能法律咨詢功能,填寫基本信息生成法律意見書,意見書內容包括糾紛解決指引、法律救濟途徑指引以及相似案例參考等。

“咱這機器太先進了,我弟弟受傷來不了現(xiàn)場,我把這些材料打印出來拿回去給他看,省了不少事呢?!边@位女士邊說邊在工作人員指引下將法律意見書和《勞動仲裁申請書》模板打印出來。

目前,藍田縣司法局已實現(xiàn)智能法律咨詢、法律文書模板智能生成、部分司法行政業(yè)務辦理指引、法律法規(guī)查詢、案例庫查詢5項服務的智慧化應用,并將所有服務同步加載到“法治藍田”智慧司法“一碼通”小程序上,只需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或關注“法治藍田”微信公眾號,即可享受“云端”優(yōu)質法律服務。

在“法治藍田”智慧司法服務后臺,記者看到頁面上顯示會員管理、內容管理、互動管理三大管理模塊,其中互動管理項下可以實時看到群眾在線填寫的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業(yè)務的申請。后臺收到申請后可以聯(lián)系申請人,核實案件基本情況后,及時將業(yè)務交辦給相關科室,為申請人辦理業(yè)務。

記者注意到,藍田縣司法局還在“法治藍田”智慧司法服務平臺上搭載了人民調解、法律援助、行政復議“直通車”,建成宣傳普法微講堂,組建縣、鎮(zhèn)(街)、村(社區(qū))三級網格化公共法律服務隊伍,采取“云端受理+后臺接單+分級派單+三級服務+網格推動+跟蹤問效”的閉環(huán)管理模式,實現(xiàn)司法行政工作一網通辦。

自平臺開通以來,藍田縣司法局線上線下結合,接單化解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689件,接受智能法律咨詢1.1萬余人次,即時問答咨詢2.1萬余人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106件,受理行政復議案件258件,切實打通了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藍田縣司法局局長杜新選介紹,未來還將繼續(xù)推進線上人民調解、行政復議和公證線上取證、遠程智慧化視頻辦公等平臺建設,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將服務送到群眾門前,將工作做到群眾心里,擦亮藍田“智慧司法”品牌,以建設更高質量的現(xiàn)代化基層治理體系,為法治社會建設增磚添瓦。(記者 孫立昊洋 馬金順;通訊員 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