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陜西省司法廳、省公證協會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深化公證“放管服”改革,做好減證便民服務的通知》,明確事項范圍,制定證明清單,創(chuàng)新辦理方式,讓群眾辦理公證“最多跑一次”,真正享受到公證法律服務減證便民的政策紅利。
8月23日,陜西省司法廳、省公證協會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深化公證“放管服”改革,做好減證便民服務的通知》,明確事項范圍,制定證明清單,創(chuàng)新辦理方式,讓群眾辦理公證“最多跑一次”,真正享受到公證法律服務減證便民的政策紅利。
能跑一次的
決不讓群眾跑第二次
陜西省司法廳經深入調查,認真研究,確定了出生證、身份證、學歷證公證等44項公證事項,列為“最多跑一次”公證范圍。公證機構在當事人申請材料齊全、真實,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前提下,實行辦理公證“最多跑一次”。市級公證機構可結合實際,適度擴大“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范圍,成熟一項,公示一項。
能精簡的證明材料,
絕不要求群眾額外提供
梳理、規(guī)范、公示現有各類公證業(yè)務流程,簡化和推出44項“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證明材料清單,要求公證機構為當事人辦理公證業(yè)務提供“精確導航”,凡是公證機構能夠自行核實的證明事項一律取消,凡是能夠共享核查的信息不得要求群眾開具證明,凡是能交叉印證的證明材料不得要求群眾重復提供,避免循環(huán)證明、重復證明、無謂證明、過度證明,從源頭上切實減輕當事人辦證負擔。
能讓信息跑路的,
決不讓群眾自己跑路
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公證協會(聯絡組)、公證機構將加強與所在地公安、法院、民政、住建、自然資源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加大溝通協調力度,打通信息壁壘和數據孤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機制,逐步實現身份、戶籍、婚姻、財產等公證信息在線核實,真正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同時將公證事項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將以虛假材料騙取公證書的企業(yè)和個人列入失信名單。
能上網辦理的,
絕不讓群眾出門辦理
文件要求各級公證機構要強化科技應用,推行網絡辦證,通過公證互聯網等自動化、遠程化設施,開展當事人自助式辦證。推動具備網上申辦條件的公證事項由線下向線上轉移,逐步推廣網上公證申辦平臺。公證機構要通過網絡服務平臺或者微信公眾號等公布辦理公證需要提交材料的標準,方便當事人查詢。逐步實現網上咨詢、網上申請、網上受理、網上初審、網上繳費。
建立首問負責制,
推薦咨詢辦理“一口清、一路通”
全面推行一次性告知制、首問責任制。對于繼承、遺囑等實質性審查內容較多的公證事項,建立首問責任制,做到咨詢電話一打就通、咨詢事項一口說清、網上咨詢即時答復。實行“誰首次接待、誰最終負責”的辦理模式,接待當事人公證申請或咨詢的工作人員,一次性告知辦證所需材料,負責引導當事人辦理公證業(yè)務。
在推行“最多跑一次”減證便民工作的同時,堅持公證機構公益服務定位,積極辦理涉及百姓需求、基礎民生的普通民事類公證業(yè)務。對遺囑、小額繼承等收費低、群眾需求量大的公證業(yè)務,積極受理,熱情服務。開通“老、弱、病、殘、孕”綠色通道,專人負責,優(yōu)先辦理或上門服務。加大公證法律援助力度,對符合條件的經濟困難者辦理公證減免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