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誠保平安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譜寫法治榆林新篇章——榆林市“七五”普法工作綜述

“七五”普法以來,榆林市圍繞中心工作抓普法,突出重點對象抓學法,著眼依法治理抓用法,創(chuàng)新宣傳教育形式,豐富法治實踐活動,嚴格落實“誰執(zhí)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提高普法宣傳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力地推進了法治榆林建設,為譜寫榆林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營造了良好法治環(huán)境。

一、完善“五個機制”,強化組織保障

(一)完善組織領導機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把“七五”普法工作作為一項全局性、先導性、基礎性工作來抓,市委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組長,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xié)分管領導任副組長,54個市直部門組成的市委普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司法局??h、鄉(xiāng)、村及各級各部門都成立普法工作機構,在全市形成了黨委領導、人大監(jiān)督、政府實施、各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積極參與的普法工作格局。

(二)完善普法責任機制。先后出臺了《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guī)劃(2016—2020年)》《關于全市各級黨政機關認真落實“誰執(zhí)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通知》《榆林市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了5大類67個部門的普法責任,落實了“誰執(zhí)法誰普法”責任制,夯實了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推進法治建設的責任,為“七五”普法工作提供了有力有效保障。

(三)完善督查檢查機制。將普法工作納入了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和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獎懲。市人大出臺了《關于在公民中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組織人大代表對“七五”普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調研;市政協(xié)組織政協(xié)委員專題調研,提出建議、督促整改?!捌呶濉逼辗ㄊ展匐A段,市委、人大、政府、政協(xié)分管領導帶隊對各縣市區(qū)、市直有關部門“七五”普法工作進行全面檢查驗收。

(四)完善隊伍建設機制。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法治宣傳教育,重點抓好四支隊伍建設,培養(yǎng)了一大批法治宣傳教育骨干。一是組建了一支2900人、覆蓋全市的“七五”普法聯絡員隊伍;二是組建了13個由檢察官、法官、公安干警、律師等專業(yè)人員組成的“七五”普法宣講團;三是組建了2支吸收社會公眾力量的普法宣傳志愿者隊伍;四是組建了1支529人、覆蓋全市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以上學校的法治副校長隊伍,為“七五”普法順利實施提供了人力支撐。

(五)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市、縣兩級政府將普法經費列入政府年度財政預算,市本級普法經費從“六五”的人均0.5元提高到人均1元,神木市普法經費從“六五”的人均3.5元提高到人均5元,其他縣區(qū)普法經費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為普法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保障。

二、堅持“四個助力”,服務發(fā)展大局

(一)助力脫貧攻堅。在注重日常普法宣傳助力扶貧攻堅的同時,充分發(fā)揮“一村(居)一法律顧問”職能作用,1163名律師和法律工作者不定時對全市2974個村(居)開展普法宣傳、法律咨詢、矛盾化解等法律服務活動,讓老百姓明白底線、守住法度。清澗縣寬州鎮(zhèn)韓家鹼村經過多年普法教育,村風、民風不斷向好,民轉刑案件基本消失,今年通過網上直播帶貨,人均增收2000元,由上訪村變成了扶貧示范村。

(二)助力掃黑除惡。在全市集中開展以“百場掃黑除惡專項宣傳進機關、進單位,百場掃黑除惡法治文藝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百場掃黑除惡專項法治宣講進校園,百場掃黑除惡法律體檢進企業(yè)”為主題的“百場四進”掃黑除惡宣傳活動,向基層干部、人民群眾、學生、企業(yè)員工宣講掃黑除惡政策要求,引導廣大群眾積極揭發(fā)檢舉“村霸”、宗族惡勢力、“保護傘”等黑惡勢力違法犯罪線索。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收到涉黑涉惡線索2103條,243名律師參與118件涉黑涉惡案件辯護,為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三)助力疫情防控。疫情防控期間,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從執(zhí)法、司法、守法各個環(huán)節(jié)發(fā)力,加強疫情防控普法宣傳和法律服務,成立“疫情防控普法宣傳隊”,在全市集中開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專項法治宣傳活動,全方位進行法律法規(guī)政策和防控疫情知識宣傳,發(fā)動群眾積極參與依法防控疫情。編印發(fā)放《疫情防控法律知識問答》等宣傳資料15萬余冊,發(fā)送疫情防控短信500萬條,讓宣傳速度跑贏疫情傳播,確保了依法防控宣傳全覆蓋、無死角。

(四)助力營商環(huán)境。以《陜西省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條例》頒布實施為契機,全面加強法治化營商環(huán)境建設,強化對領導干部、國家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各界法治化營商環(huán)境的學習宣傳,組織“七五”普法宣講團深入園區(qū)、企業(yè)開展法治專題講座、“法治體檢”活動,全面推進誠信榆林建設。市級530項行政許可、審核轉報、審核備案事項全部劃轉市行政審批局,72個市級部門和單位進駐市政務中心,設置了249個辦事窗口,基本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大廳之外無審批”的工作目標。榆林綜合信用指數排名由全國倒數第3躍升到第33位。

三、抓好“四個重點”,推進法治建設

(一)抓好領導干部學法用法,普法成效更加鞏固。將法律知識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理論中心組重點學習內容,每年至少舉辦一期領導干部法治專題培訓班和兩期以上的法治專題講座。今年9月2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邀請北大教授強世功講解《民法典》,各縣市區(qū)及鄉(xiāng)鎮(zhèn)近萬名領導干部通過視頻參加了學習。每年組織全市領導干部以及公職人員學法考試,合格率達到90%,2019年合格率為98.2%。加強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教育培訓,組織領導干部、公務員各類法律培訓300多期,1萬多名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參加了培訓。啟動市級5000名執(zhí)法人員五年輪訓計劃,將法律知識作為干部培訓的必學內容。同時,向公職人員發(fā)放學法用法口袋書,在市、縣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和部分公共場所安裝智慧普法設備。

(二)抓好青少年普法教育,普法措施更加有力。全市中小學把法治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做到法治教育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全市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以上的學校實現法治副校長全覆蓋,定期開展“法治教育開學第一課”“校園法治宣傳周”、以案說法講座、模擬法庭、“學憲法講憲法”演講比賽等活動,組織學生參觀法治教育基地。定邊縣建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獲得“全省青少年維權崗”榮譽稱號。市檢察院成立4個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辦公室,走進校園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市司法局編印下發(fā)《小學生普法繪本》《幼兒普法繪本》8萬余冊。針對“4.27”米脂惡性案件,在全市組織開展了“打擊違法犯罪,維護校園安全”“青春起航·反對校園欺凌”等法治宣傳活動,同時,加大對中小學、幼兒園周邊群眾、商鋪、攤販法治宣傳力度,為學生學習生活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三)抓好鄉(xiāng)村社區(qū)普法宣傳,普法基礎更加堅實。按照“貼近群眾、貼近基層、貼近實際”的思路,組織普法宣講團、法律志愿者隊伍,開展普法宣傳“村村行”工程,特別是針對老百姓關注的法律問題,開展“點單式”宣講。組織開展村“兩委”干部法治培訓,設立“法律夜?!睂ι鐓^(qū)干部不定期開展法律知識培訓,持續(xù)提高鄉(xiāng)村、社區(qū)干部依法管理能力水平。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陣地,建成6個法治文化公園,30個法治文化廣場,300條法治文化街(墻),4800多個法治宣傳欄或櫥窗,90個社區(qū)法治文化活動中心,2500個法治文化圖書角,全市法治文化陣地覆蓋率達85%以上。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建成縣市區(qū)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1個,覆蓋率85%;鄉(xiāng)鎮(zhèn)(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184個,覆蓋率92%;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室2083個,覆蓋率70%。鞏固“一村(社區(qū))一法律顧問”工作,全市2949個行政村、186個社區(qū)實現了全覆蓋。組建“學法中心戶”“法治文藝宣傳隊”,利用趕集、廟會、農閑、過節(jié)等時段,利用法治文化廣場、法治一條街、法治圖書室等地點,開展富有特色的送法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活動,及時解決群眾法律需求,消除普法盲區(qū),徹底打通了法律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四)抓好民營企業(yè)法律服務,普法覆蓋更加全面。注重加強企業(yè)經營管理人員誠信教育,增強企業(yè)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的自覺性。各企業(yè)聘請法律顧問,建立企業(yè)法治宣傳教育園地,樹立企業(yè)法治文化,完善企業(yè)員工法律學習、培訓、考核制度,每年集中學法不少于40小時。組織開展營商環(huán)境法治專題講座,每個縣市區(qū)不少于10場。開展律師服務民營企業(yè)“法治體檢”公益活動,免費為民營企業(yè)提供法律咨詢、法律風險會診、風險防范和完善管理制度的法律建議。特別是疫情期間,為企業(y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矛盾化解等方面提供了各類法律服務,為企業(yè)渡過寒冬、發(fā)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

四、突出“三項工作”,提升普法實效

(一)突出普法宣傳主題?!稇椃ㄐ拚浮奉C布實施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在全市范圍內部署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活動,深入推進憲法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yè)、進社區(qū)、進鄉(xiāng)村、進軍營、進網絡、進社會組織,營造了尊崇憲法、學習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良好氛圍。累計開展憲法集中宣講600多場次、宣傳咨詢活動280場次,各類演講、知識競賽、考試活動54場次,文藝演出86場次。今年5月份以來,全面開展民法典學習宣傳活動,在榆林世紀廣場舉行了“全3民學習民法典法治榆林譜新篇”主題宣傳活動,組織“民法典宣講團”在市中院、市稅務局、高新區(qū)、榆林海關、市職業(yè)教育學院、市工商聯、市礦業(yè)集團公司、榆橫電廠、未來企業(yè)聯合會等單位開展了《民法典》宣講活動,贈送《民法典》書籍4萬余冊,在全市營造了濃厚的《民法典》學習氛圍。

二是突出宣傳手段創(chuàng)新。市、縣開設報紙、電視、網站法治欄目23個,在各大主流媒體發(fā)布稿件10000多件。以提升新媒體時代法治宣傳為重點,依托門戶網站、政務微博、微信平臺、今日頭條、LED廣告屏、出租車宣傳屏、公交車載電視等多種資源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形成了“電臺、報紙、網絡”一體化、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矩陣。市法院舉辦“全市法院院長講辦案故事”“執(zhí)行局局長講執(zhí)行故事”網絡視頻大賽,利用微信公眾號,啟動法律機器人服務模式,點擊率達200多萬人次?!坝芰止病蔽⑿牌脚_關注人數達75057人。制作法治微電影、法治動漫,舉辦法治攝影、書畫大賽、法治文藝演出,編排陜北特色法治文藝節(jié)目等,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法律文化需求。

三是突出法治政府建設。完善法律顧問參與行政決策制度,市政府聘請15名法律顧問,儲備45名公職律師,出臺《榆林市人民政府行政應訴工作辦法》《榆林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管理細則》,為市長、各副市長每人配備1—3名相對固定的市政府法律顧問,方便為市政府重大決策及時、高效提出法律意見。積極開展依法行政示范市和法治縣市區(qū)創(chuàng)建活動,不斷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依法行政能力。神木市、米脂縣被全國普法辦表彰為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qū))創(chuàng)建先進單位。積極開展行業(yè)專項治理活動,各行政執(zhí)法部門緊緊圍繞法治榆林建設目標,針對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先后開展了農資打假專項治理春季行動、整治輿論環(huán)境專項行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城區(qū)治安環(huán)境和校園周邊環(huán)境專項整治、建筑施工領域“打非治違”專項行動、根治欠薪“冬季攻堅行動”等行業(yè)專項整治和執(zhí)法檢查活動。大力開展基層依法治理工作,以推進“四民主、兩公開”為重點,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創(chuàng)建活動,目前,建成7個國家級、17個省級、454個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

下一步,榆林市在認真總結“七五”普法工作的基礎上,堅持以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為“八五”普法工作和法治榆林建設打下堅實基礎。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將普法工作作為一項全局性、先導性、基礎性工作謀劃、組織、推進,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實施、人大政協(xié)監(jiān)督、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力量參與的“大普法”工作機制,把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考核。同時,加大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經費支持力度,提高普法宣傳積極性、主動性。

(二)進一步落實普法制度。嚴格落實“誰執(zhí)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完善每年分析一次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形勢、開展普法工作檢查督導、舉行全市普法考試等工作制度,優(yōu)化法官、檢察官、行政執(zhí)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要求各級黨組織切實履行學習宣傳黨內法規(guī)的職責。

(三)進一步突出普法重點。完善領導干部、公務員學法用法考試制度和干部任前考試制度,將考試成績作為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和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參考。堅持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持續(xù)開展?“法治教育第一課”、“法律進學校宣傳周”等活動,建立重點青少年群體普法宣傳教育包聯幫扶制度。突出加強對企業(yè)經營管理人員、農民工等群體的法治宣傳教育,實現普法宣傳全覆蓋。

(四)進一步創(chuàng)新形式載體。充分發(fā)揮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資源優(yōu)勢,構建全方位的媒體法治宣傳平臺,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和生動活潑的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廣播、電視、報刊等各類媒體辦好普法欄目。注重運用新型媒體,不斷發(fā)揮微信、微博、電視、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普法功能。加強法律服務陣地建設,充分發(fā)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社區(qū)矯正中心、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和法律服務熱線等在法治宣傳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五)進一步深化普治融合。深化基層組織依法治理工作,深入開展法治縣區(qū)、依法行政示范單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創(chuàng)建活動。大力推廣行政執(zhí)法“三項制度”,健全行政執(zhí)法程序,規(guī)范行政執(zhí)法行為,完善執(zhí)法責任制、執(zhí)法公示制和執(zhí)法過錯責任追究制,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zhí)行力。圍繞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和社會管理薄弱環(huán)節(jié),組織開展重點領域、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重點人群專項法治宣傳教育、法律服務和專項治理活動,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榆林。

(榆林市委依法治市辦?榆林市司法局?雷淳博?趙曉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