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走出西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路子
“我每天都會實地查看我‘管理’的這片區(qū)域有沒有不文明的情況發(fā)生,看看有沒有打架斗毆的、損壞公共物品的行為等等。如果有,我會第一時間匯報給專業(yè)巡治員,并及時上傳日志給‘街長制’聯合辦公室?!苯?#xff0c;在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qū)沙河路街道辦事處管轄的一條街道上,巡治員楊巧玲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為加強推進街道內文明宣傳、信訪維穩(wěn)、社會綜合治理等工作,解決“該誰管、誰來管、什么時候管”等問題,該街道辦將“街長制”嵌入市域綜合治理當中,用以解社會環(huán)境共同治理、文明城市共同創(chuàng)建之題。而這只是榆林市探索推動市域社會治理,在全市12個縣市區(qū)設立103個基層社會治理聯系點,展開“黨委政府+專家+社會組織+群眾+互聯網”五位一體探索實踐的措施之一。
黨建統(tǒng)領平安建設
2018年10月,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人民檢察院與縣國土局聯合開展專項行動時發(fā)現,該縣水地灣便民服務中心李某一、李某二的養(yǎng)殖場修建在基本農田上,觸碰了耕地保護紅線。
子洲縣國土局的整改責任通知傳達到水地灣便民服務中心后,養(yǎng)殖場一點動靜都沒有。子洲縣人民檢察院進行現場勘察,評估此事件屬于公益訴訟案件受案范圍后,發(fā)出訴前檢察建議。
檢察建議到達鄉(xiāng)政府兩天以后,水地灣鄉(xiāng)便民服務中心的養(yǎng)殖場便整改完畢,恢復了農地屬性。這是榆林市子洲縣人民檢察院開展黨建+公益訴訟以來的一個案例。
榆林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劉靜妮介紹說,“去年以來,榆林市委政法委在開展各項工作時,始終堅持以《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為準繩,充分發(fā)揮黨建統(tǒng)領作用,出臺了《政法委員會議事規(guī)則》,進一步完善落實請示報告制度,為加強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提供了制度保障”。
“各級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是責任主體,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市域社會治理各方面,市、縣兩級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平安辦公室,統(tǒng)籌協調推進市域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的各項工作?!眲㈧o妮補充說。
榆林市榆陽區(qū)創(chuàng)建了“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組織+村(社區(qū))黨組織+網格黨支部+居民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服務網絡;青山路街道推出“十二項服務進網格”;沙河路街道推行的“街長制”;明珠路推行的“三長制”等新載體,整合了該區(qū)職能部門和屬地單位黨組織開展共駐共建,形成了抓黨建、促治理、優(yōu)服務的強大合力。
榆陽區(qū)還簽訂區(qū)鄉(xiāng)村三級書記抓改革抓治理責任狀,抓村“兩委”班子和帶頭人隊伍建設,提倡村支書兼任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涌現出趙家峁村張春平等近百名改革致富帶頭人。
黨員帶頭讓利,在榆陽區(qū)一些村集體經濟改革中,致富能力強的黨員投入大量資金,卻把資金股比例從40%退讓到23%,確保以土地、人口入股的群眾股權比例占到60%,充分共享發(fā)展成果。
提升破題答題能力
榆林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守華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說:“榆林市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在陜西全省率先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意見》,榆林市委政法委據此開展了重大風險防范化解、輿論環(huán)境整治、能源領域掃黑除惡等10大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了一批違法犯罪人員?!?/p>
針對新聞敲詐、網絡謠言、假新聞、假記者、假記者站等開展了輿論環(huán)境專項整治行動,建立了“三清單一臺賬”即“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整改臺賬”制度和整改銷號制度,輿論環(huán)境得到根本扭轉。
推進以“三集中三到位”為重點的“放管服”改革,落實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十大行動”,通過信訪、12345熱線、百姓問政、投資環(huán)境110等十大渠道向社會廣泛征集問題線索,形成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和整改臺賬,立行立改,對賬銷號,確保整改實效。
開展了民爆物品集中整治、能源領域涉黑涉惡問題線索大起底和明盤(黑口子)專項整治“三大”專項整治行動。
開展了平安礦區(qū)建設專項活動,在所有煤礦設立了平安信息員,健全完善了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
據統(tǒng)計,2018年以來榆林市共對新聞敲詐案件立案124起,破案98起,涉案807起,抓獲涉案人員141人,涉案金額3516萬余元,關停違法違規(guī)的自媒體、新媒體,黑網站、假網站等共72個;排查出涉及礦產資源能源領域問題線索317件,已立案查處203件,黨紀政紀處分239人,移送司法部門29人。該市的社會治安滿意率、平安創(chuàng)建知曉率、政法系統(tǒng)滿意率全部實現上升。
市域治理的榆林路子
“村集體經濟由負債兩萬元到目前的固定資產5000萬元,人均純收入由6650元提高到2018年的16800元,貧困人口從81.7%下降到0.8%,徹底甩掉貧窮落后的帽子。”說出這一串串數字時,榆林市榆陽區(qū)古塔鎮(zhèn)趙家峁村黨支部書記張春平高興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近年來,趙家峁村面對復雜的村情,在借鑒“楓橋經驗”的基礎上,摸索出一條社會治理的新路子,通過“共治、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基層治理模式,保障“三變”(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產權制度改革和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產權制度改革示范村、脫貧致富的小康村、旅游休閑的度假村和全區(qū)平安建設示范村。
2018年以來,榆林市出臺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fā)展5項制度,推出重大項目服務聯系直通車等19條措施,審結民商事案件4.9萬件,向社會公布3632名失信人員信息。
榆林市委政法委在全省率先推出領導干部晉職晉級任前法律知識考試舉措,為普及法律知識,促進領導干部帶頭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思考和解決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
積極構建以規(guī)立德、以評養(yǎng)德、以模弘德、以善成德的“德治”體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推出榆林市道德模范和提名獎194人、榆林好人及提名獎獲得者1661人。
米脂縣楊家溝通過建立健全群眾三級“說事”網絡體系,善用民力民智解決民困民憂,矛盾調解率達100%,實現矛盾糾紛調解8年不上交。
“今后,我們將繼續(xù)促進全市市域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把痛點作為起點、變難點為亮點,切實把風險防住、把漏洞堵嚴、把短板補齊,推動市域社會治理不斷取得突破?!睆埵厝A說。
記者?孫立昊洋?通訊員?朱宏偉?吳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