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凳”上嘮出“大平安”——陜西公安機關推行“板凳警務”縮影

4月10日,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西一路派出所社區(qū)民警朱強利在紅會社區(qū)調解糾紛。

西部法治報記者 馬文青文/圖

“朱警官,你可來了!”4月10日,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西一路派出所社區(qū)民警朱強利剛走進西一路街道紅會社區(qū)院內,就被住在這里的居民小陳拽住胳膊。小陳指著樓上的鄰居氣呼呼地說:“他們家天天晚上發(fā)出噪音。我家根本受不了?!?/p>

朱強利一邊安撫小陳,一邊搬來幾個小板凳,說:“來,咱們坐下慢慢說?!弊鳛樵鐓^(qū)多年的社區(qū)民警,朱強利在調解鄰里糾紛時有個秘訣——讓雙方都坐下來,把“背對背”變成“面對面”。

一個小板凳,拉近了警民距離;一句家常話,化解了群眾糾紛——這是陜西公安機關推廣“板凳警務”的縮影。

從“各執(zhí)一詞”到“握手言和”

4月10日,在紅會社區(qū)的院落中,朱強利一邊傾聽居民的傾訴,一邊記錄警務日志。

“我們就是做飯、收拾屋子,哪會有什么噪音?”

“他們家經常半夜和寵物玩,影響我們休息?!?/p>

……

見雙方對噪音問題爭執(zhí)不下,朱強利勸道:“遠親不如近鄰。咱們關中老話不是常說‘房檐水點點滴,鄰里情代代傳’嘛……”1個多小時后,小陳和樓上的鄰居握手言和。這個持續(xù)了多日的鄰里糾紛,在“板凳警務”的協商中,達成了“加裝隔音棉、將寵物的硬質玩具換成軟質玩具”的口頭約定。

“朱警官的‘板凳調解法’就是接地氣!”紅會社區(qū)網格員張倩豎起大拇指說,“群眾坐下來了,心氣順了,矛盾自然就沒了?!?/p>

“小板凳”究竟有什么魔力?

朱強利說,他們在走訪中發(fā)現,大多數居民晚飯后會聚集在一起遛彎聊天。他們便主動加入群眾的聊天圈,與群眾打成一片?!啊“宓省行Ю宋覀兒腿罕娭g的距離,讓溝通變得順暢無阻,矛盾糾紛也能就地化解?!敝鞆娎f。

作為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西一路派出所以“板凳警務”為依托,通過拉家常、聊家事、談防范,進一步拉近警民距離,將群眾的需求愿望、意見建議收集匯總,把民警的熱情服務帶到群眾身邊。2024年,西一路派出所在轄區(qū)內共排查出矛盾糾紛534起,調解成功率達96%。

從“被動普法”到“主動釋法”

4月8日,在山陽縣城關街道西河社區(qū)的院子里,10余個小板凳圍成一圈。人群中,山陽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社區(qū)民警聞忠芳舉著一沓反詐宣傳冊,操著方言說:“王大媽,你上回問的保健品推銷電話能不能信,今兒咱就掰扯清楚!”

這是城關派出所推出的“院壩板凳會”。與以往擺展臺、發(fā)傳單的普法方式不同,“院壩板凳會”是民警搬著板凳“扎”進人堆里,用“嘮嗑式”普法破解法治宣傳難題。

“聞警官,快幫我看看,這奶粉退款短信是不是詐騙短信?”抱著孩子的居民李海娥擠進人群。聞忠芳接過手機快速瀏覽后說:“這是典型的冒充客服詐騙!”圍觀群眾紛紛掏出手機比對,有位老人還當場刪除了剛收到的“中獎鏈接”。

在“院壩板凳會”現場,“你問我答”的互動模式,讓原本枯燥的法律條文變成了鮮活的案例。聞忠芳隨身攜帶的警務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不同群體的“反詐需求清單”:老年群體易陷入“養(yǎng)老理財”“保健品投資”騙局,農村居民需警惕“虛假惠農補貼”騙局,家庭主婦則要防范“兼職刷單返利”陷阱……

用“院壩板凳會”宣講形式進行普法宣傳,從“群眾喊過來”轉變?yōu)椤白叩饺罕娭小?#xff0c;不僅讓法律知識深入人心,還密切了警民關系。

“法治宣傳就像種莊稼,得蹲下身、貼著土,不直接跟群眾聊,就不會了解群眾的所需所盼?!甭勚曳夹χf。

為全面了解社情民意,陜西公安機關通過“板凳警務”,將政策宣講、現場互動、答疑解惑等融于一體,使一件件糾紛在“小板凳”上化解,一條條好建議在“小板凳”上涌現。

從“站著辦公”到“坐下嘮嗑”

在子長市南溝岔鎮(zhèn),67歲的張寶成坐在窯洞前的板凳上感慨:“過去到派出所辦事要走幾公里路,現在民警就坐在院子里?!?/p>

這樣的場景在延安市屢見不鮮。民警與群眾坐著小板凳拉家常,“零距離”傾聽群眾聲音、“面對面”商討癥結所在、“心貼心”解決實際問題。

“坐在自家院子里說事,老百姓更放得開?!弊娱L市公安局南溝岔派出所所長郭治葆說。

南溝岔派出所充分掌握群眾訴求,將“楓橋經驗”與轄區(qū)實際相結合,把“警務板凳會”開到群眾身邊,傾聽群眾訴求,“把脈”民生關切,匯集社情民意,有針對性地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老百姓提出的每一條意見建議,我們都虛心聽取,并認真梳理歸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爭取盡快解決?!惫屋嵴f。

陜西公安機關立足“派出所主防”職能,聚焦群眾急難愁盼,通過警務前移、服務下沉,“零距離”傾聽民聲、化解矛盾,2024年,累計化解矛盾糾紛7.5萬余起,實現“警民共治”新路徑,推動基層治理效能顯著提升。

群眾在哪里,“板凳警務”就延伸到哪里。從陜北窯洞前的“警務板凳會”,到關中平原的“板凳調解法”,再到陜南院落里的“院壩板凳會”,陜西公安用一個個小板凳,丈量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