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國政法實務大講堂走進清華大學。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圍繞“新時代中國法院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作專題講座,與清華大學600多名師生互動交流。
中國長安網11月6日電?11月6日,中國政法實務大講堂走進清華大學。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圍繞“新時代中國法院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作專題講座,與清華大學600多名師生互動交流。
周強在講座中表示,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xiàn)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司法解決糾紛的過程,本質上講是尋找事實、尋找法律的過程。人民法院要在解決好尋找事實、尋找法律這一基本問題的基礎上,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準確認定事實,精準適用法律,作出公正裁判,實現(xiàn)公平正義。這必須依靠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xiàn)代化,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人民法院近些年將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作為整體工作的“車之兩輪,鳥之兩翼”,推動審判執(zhí)行等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huán)境。周強從世界銀行2020年營商環(huán)境報告講起,我國營商環(huán)境排名躍居全球第31位,與人民法院工作密切相關的“執(zhí)行合同”“辦理破產”“保護中小投資者”三項指標表現(xiàn)突出,這反映了中國法院在司法質量、效率、透明度和公信力上取得的長足進步,體現(xiàn)了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取得的最新成就。
在講到司法體制改革時,周強首先回答了“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三個關鍵問題,闡釋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總目標、目的、根本尺度和根本標準。從司法責任制改革、人民法院組織體系改革、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到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執(zhí)行工作體制機制改革、深化司法公開,從世界執(zhí)行大會通過的《上海宣言》到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達成的《烏鎮(zhèn)共識》,師生們沉浸其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優(yōu)越性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和更強烈的認同。
智慧法院建設是近年來人民法院工作的一大亮點,也是師生們特別關注的內容。周強重點從智慧審判、智慧執(zhí)行、智慧服務、智慧管理四個方面介紹了智慧法院建設成果。人民法院司法區(qū)塊鏈統(tǒng)一平臺、“1+2+N”執(zhí)行信息化系統(tǒng)、網上訴訟服務平臺、移動微法院、司法大數(shù)據管理和服務平臺等,這些審判執(zhí)行工作智能化成果的應用,給師生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講座最后,周強強調,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推動人民法院工作發(fā)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在人民法院的生動實踐。做好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堅持以智慧法院建設為動力,堅持以隊伍建設為保障。在展望未來的智能化法院、法學研究新課題后,他談到,面向未來,信息化將會給人類社會發(fā)展帶來無限可能,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前景無限廣闊。他深情寄語當代法科學子,要根植中國豐富的司法實踐,研究解決中國司法問題,全身心投入到中國法治建設的偉大事業(yè)中去。
這次講座,依托信息技術積極創(chuàng)新PPT形式,充分運用高科技、智能化的融媒體演示手段,將現(xiàn)代科技與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的成果進行了可視化展示,以案例、視頻、連線、大數(shù)據分析圖表等方式,增強了授課內容科技感、互動性,拓展了講座內容,便于師生更加全面把握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成果。講座還演示了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北京市房山區(qū)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的科技應用場景,令人耳目一新。同時,也讓廣大師生更加全面了解了法治中國建設新成就。授課前,最高人民法院還面向法學院校專門開展了在線問卷調查,主動了解老師和同學們對人民法院工作及本次授課的關切,反饋非常踴躍。
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同學們爭先恐后地提問,內容涉及司法責任制改革、互聯(lián)網司法新模式、區(qū)塊鏈技術在司法工作中的應用等,周強一一作了回答。
此次授課是中央政法委會同教育部、中央政法各單位共同創(chuàng)辦的中國政法實務大講堂活動之一。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副秘書長景漢朝、王洪祥、雷東生,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馬世忠和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