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民法典頒布以來人民法院貫徹實施民法典基本情況
2023年1月1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人民法院全面深化民法典貫徹實施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第二批人民法院貫徹實施民法典典型案例和民法典頒布以來人民法院貫徹實施民法典基本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楊萬明,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劉貴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一級巡視員、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兼辦公室副主任郭鋒出席發(fā)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發(fā)布會由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fā)言人李廣宇主持。
圖為發(fā)布會現場。胥立鑫?攝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標志性立法成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要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在前期成立民法典編纂工作研究小組的基礎上,專門成立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黨組書記、院長周強擔任組長,全力推進民法典貫徹實施。主要工作情況如下:
一是將貫徹實施好民法典作為人民法院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必瀼貙嵤┖妹穹ǖ?#xff0c;是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法院的諄諄囑托,是廣大人民群眾對以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保障美好生活需要的殷切期待。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加強民事司法工作,提高辦案質量和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做好各項工作:第一,完善法律適用工作機制,采取各種措施,統(tǒng)一民事法律適用標準。第二,加強民事審判工作,以正確實施民法典,嚴格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第三,抓好民法典普法宣傳和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闡釋好民法典的新規(guī)定新概念新精神,為有效實施民法典、發(fā)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形成廣泛群眾基礎和良好社會氛圍。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嚴格對標民法典開展司法解釋全面清理和新司法解釋制定工作。民法典頒布后,最高人民法院立即對新中國成立以來至2020年5月28日有效的全部591件司法解釋進行逐一清理,廢止116件,修改111件。按照程序規(guī)范、內容合法、注重問題導向的要求,立足統(tǒng)一正確實施民法典的目標,遵循堅持“小而精”、不搞“大而全”的思路開展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的制定,嚴格確保司法解釋與民法典保持高度一致。在廣泛征求、充分吸收立法機關和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先后制定了民法典時間效力解釋、擔保制度解釋、總則編解釋、人臉識別解釋、生態(tài)環(huán)境侵權懲罰性賠償解釋等共計19件司法解釋。上述司法解釋的出臺,對人民法院統(tǒng)一裁判尺度,確保民法典正確適用起到了應有作用;在社會層面也發(fā)揮了厘清法律適用爭議問題、穩(wěn)定社會預期的積極作用。例如,時間效力解釋很好地解決了民法典的溯及力問題,明確了哪些情形應當適用民法典,哪些情形應當適用舊法,既依法保護了當事人的合理預期,又有力促進了民法典的貫徹實施。又如,民法典擔保制度解釋聚焦破解中小企業(y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著力拓寬企業(yè)融資渠道,嚴格按照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規(guī)定作出細化規(guī)定,進一步統(tǒng)一了擔保糾紛案件的裁判尺度,為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三是指導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嚴格按照民法典規(guī)定高質量開展民事審判工作,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一方面,涉及財產權保護、人格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民事審判工作得到切實加強。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共審結一審物權糾紛案件65萬件、合同糾紛案件2027萬件、人格權糾紛案件33萬件、知識產權與競爭糾紛案件92萬件、環(huán)境資源類案件31萬件,涌現了一大批適用民法典化解糾紛的典型案例,如安徽合肥“老舊小區(qū)加裝電梯”案、浙江杭州“地鐵萌娃”肖像權糾紛案等,發(fā)揮了鮮明的導向作用。通過相關案件的辦理,民事主體合法權益得到全面保護、產權政策得到有效落實,營商環(huán)境進一步優(yōu)化,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另一方面,民法典的新制度新規(guī)則通過審判實踐不斷轉化成強大的社會治理效能。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了一批涉及英烈人格利益保護、居住權、物業(yè)服務合同、保理合同、家風條款、自甘風險、好意同乘、高空拋物等民法典新增重點亮點制度的案件,取得了良好效果。最高人民法院于2022年1月出臺了助力中小微企業(yè)發(fā)展20條意見,其中特別強調要準確適用民法典情勢變更制度,妥善處理因疫情影響導致繼續(xù)履行合同對中小微企業(yè)明顯不公平的相關民事糾紛,指導各級人民法院為激發(fā)中小微企業(yè)活力和發(fā)展動力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司法大數據表明,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適用民法典英烈保護條款的一審裁判文書數量為679件,居住權為772件,好意同乘為2478件,人民群眾對民法典的新期待新要求得到切實滿足,社會正氣更加充盈、正義更加彰顯。
四是編輯出版《中國民法典適用大全》。為指導各級人民法院進一步提高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決定:在完成司法解釋全面清理和制定新的配套司法解釋等前期成果基礎上編輯《中國民法典適用大全》,以民法典的條文為中心,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司法指導性文件、權威釋義、指導性案例、典型案例等內容進行體系化編輯,并基于我國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將有關商事、知識產權、涉外民事關系等法律的具體適用也納入其中,形成民法典司法適用的邏輯體系。本項工作共歷時22個月,于2022年12月全部完成。編輯出版《適用大全》旨在系統(tǒng)總結新時代民商事審判經驗,向廣大法官闡釋好民法典及相關法律的核心要義、制度體系和規(guī)則適用,不斷提升法律適用的系統(tǒng)性、科學性、準確性,推動民商事案件裁判尺度統(tǒng)一,增強民商事審判中的系統(tǒng)觀念,助力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國建設。同時,編輯出版《適用大全》有利于法官找法用法,進一步提高司法效率;也有利于為進一步深化民事制度理論研究夯實司法實踐基礎。
五是廣泛開展民法典學習宣傳。舉行“人民法院大講堂”活動,分層次、全覆蓋培訓干警120余萬人次。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會同中宣部等部門組織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推出“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系列普法動漫等欄目。
把民法典貫徹好、施行好是一項長期性的戰(zhàn)略任務,唯有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才能使我國民法典在世界法治文明的長河中熠熠生輝。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真學真信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主動服務和融入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馳而不息做好貫徹實施民法典的各項工作,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扎實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