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誠保平安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江西上饒廣豐法院:信息時代陷阱多,請君注意勿入甕

“你好,本人xx,今年xx歲,嫁xx富豪,因丈夫喪失生育能力,為繼承丈夫的巨額家產(chǎn),現(xiàn)找一名健康男性與我共同生育一個小孩,如有誠意我將先付xx萬元定金,成功受孕再付xx萬報酬,聯(lián)系電話xxxxxxxxxx?!比绻幸惶炷惆l(fā)現(xiàn)手機顯示有個未接電話,你回撥過去聽到這樣的一段語音,你會聯(lián)系語音中留下的這個電話號碼嗎?如果你一笑置之,默默的放下電話,那么恭喜你,成功的避開了“桃色陷阱”。如果你充滿好奇撥通了這個號碼,那么接下來的劇情,我不妨給你透露一下。

  當你和這個“富婆”聯(lián)系以后,“富婆”會和所謂的“律師”使用魔音手機、變號軟件、虛假定位等作案工具相互交叉配合,與你保持聯(lián)系,當然各種名目的開銷也接踵而至:誠意金、公證費、保證金、辦理共居證、過境費、海關管理費、個人所得稅等。一旦你將錢款匯入指定銀行賬戶,他們就會立即用POS機套現(xiàn),并按比例分贓。

  “重金求子”詐騙早已不是新鮮事,近日,廣豐法院首例利用“重金求子”騙術進行詐騙的案件公開宣判,被告人湯美某等7人被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qū)人民法院以詐騙罪一審判決有期徒刑。

桃色陷阱防不勝防

  2016年4月23日,被害人祝某看到手機里的未接電話,撥通以后聽到一段重金求子語音,當祝某撥通預留電話以后,被告人湯紅某冒充富婆“楊靜”與祝某聯(lián)系,向他借種,承諾事成以后答謝100萬元人民幣。為了表現(xiàn)誠意,湯紅某讓祝某交200元誠意金。

  4月24日,“楊靜”謊稱來到武漢市,將在祝某住所附近的酒店與他見面,要求祝某在最近的銀行匯款500元。“楊靜”將祝某信息提供給組織者湯明某,湯明某就冒充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和祝某取得聯(lián)系,以辦理合法證件、人身安全保證金等多種理由要求祝某向其指定的不同賬號匯錢。一次次的匯款,祝某逐漸產(chǎn)生懷疑,并于10月2日向公安機關報案。據(jù)了解2016年4月23日至9月23日,祝某被詐騙人民幣總計29810元。

  而同樣的情況,也發(fā)生在千里之外的重慶市的陳先生、河南省的楊先生身上。

假富豪借扶貧來詐騙

  2016年7月,湯美某使用微信冒充“王強”加被害人莫某為好友,聲稱自己在上海做汽車軟件生意,在香港的公司有扶貧項目,可以幫莫某申請扶貧項目,并要求莫某提供身份證和銀行卡。莫某雖然對此抱有疑慮,但是在對方對扶貧項目各項政策、指標等“如數(shù)家珍”般的解說下,開始深信不疑??紤]再三后,覺得值得一試。

  因此,在湯紅某微信聯(lián)系莫某,聲稱扶貧項目已經(jīng)審批通過時,莫某已經(jīng)開始不再懷疑對方的身份。爾后,湯紅某要求莫某與律師聯(lián)系,湯紅某隨后通過變聲設備冒充律師,要求莫某向指定的銀行賬戶匯款。莫某在匯款40800元人民幣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微信已經(jīng)被“王強”和律師拉黑,四萬余元的錢款也已經(jīng)被他人套現(xiàn)了。

假冒富豪扮律師來詐騙

  2016年9月22日,對陳某來說是特別的一天,這一天她通過微信“搖一搖”認識了“香港人”劉正,而劉正自稱可以為陳某辦理慈善捐款。貪欲的驅使下,令陳某在欣喜之余不曾發(fā)覺她已經(jīng)落入了別人的圈套。這個“劉正”,本名湯紅某,是電信詐騙他人的“老手”了。在取得陳某的信任以后,“劉正”稱自己的工作也很忙,以后的具體事項陳某可以直接與他的“律師”聯(lián)系。

  湯文某繼續(xù)扮演律師,與陳某取得聯(lián)系。聲稱慈善捐款項目的辦理需要交稅,讓陳某向指定的賬戶匯錢。一段時間周璇以后,假說慈善捐款已經(jīng)成功。湯文某又冒充“海關人員”,以捐款是港幣,轉換成人民幣需要手續(xù)費為由,又要求陳某向指定賬戶匯錢。湯文某先后將50000元的錢款通過POS機套現(xiàn),然后拉黑陳某,開始尋找下一個“獵物”。

詐騙落法網(wǎng)依法獲罪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湯美某等人,對不特定多數(shù)人進行電話詐騙,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構成詐騙罪。鑒于被告人歸案后能如實供述犯罪事實,悔罪態(tài)度良好,可以依法給予從輕處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有關規(guī)定,對被告人湯美某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零二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對其他人也判處相應刑罰。宣判后,湯美某等人進行上訴,上饒市中級人民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提醒:防詐騙陷阱需謹慎理智

  以財色為餌,富婆重金求子,成功受孕后能拿到數(shù)萬元酬金……這些都只是電信詐騙的一種手段。此類詐騙手法雖屢見不鮮,媒體也曾多次曝光,但是人們在貪欲和善良的驅使下,仍有不少防騙意識薄弱的市民上當受騙,受害群體以中老年男子居多。這不僅造成直接的財產(chǎn)損失,更是對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褻瀆,是對社會信用體系的損害,影響社會風氣,淡漠人心。

  面對“天上掉餡餅”的誘惑,面對不斷翻新的詐騙手法,我們需要提高警惕,謹慎分辨,理智對待,消除不勞而獲的雜念,既不能成為詐騙行為的受害者,更不能成為詐騙行為的實施者,絕不給詐騙分子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