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樅陽:精準法治服務促脫貧
人民網銅陵2月28日電(胡磊)精準識別貧困戶有章可查、扶貧企業(yè)和貧困戶權益有法可依,扶貧項目保障有序……2月27日,安徽省委政法委“法治扶貧助力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采訪活動來到銅陵市樅陽縣,人民網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兩年來,依靠提供精準法治服務的思路,樅陽縣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zhàn)。去年,樅陽縣完成了22個貧困村出列、28225名貧困人口脫貧的年度脫貧任務。
樅陽縣2012年摘去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帽子”,但對照扶貧工作相關政策標準,全縣脫貧攻堅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2014年,因病致貧的樅陽鎮(zhèn)五一村何孔云一家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盡快脫貧,他承包水塘搞綜合養(yǎng)殖,但由于購買硬件設施需要資金,何孔云希望以貧困戶身份申請5萬元以下免抵押免擔保免利息貸款。
但當何孔云填報完相關手續(xù)后,經銀行審核,發(fā)現其有到期貸款未還不良記錄,得先還后貸。得知消息的他既不還款,也不貸款。何孔云認為:“我當初就是擔心自己還貸款后,銀行因我有不良記錄不再放貸?!彼麤Q定放棄貸款,水塘養(yǎng)殖也一度擱置。
五一村黨委書記錢春林告訴記者:“村里的扶貧專干得知何孔云的難題后,會同樅陽鎮(zhèn)司法所、村干部以及鎮(zhèn)法律顧問一道來到何孔云家中,就貸款等政策和個人誠信方面的問題對其進行宣傳教育?!焙慰自拼笫軉l(fā),解開了思想疙瘩,還請了欠款后,成功獲得5萬元貸款。去年,他種養(yǎng)的龍蝦、魚蟹、雞、蓮藕等各項純收入近20萬元,還帶動3個貧困戶幫工就業(yè)并成功脫貧。
樅陽縣縣委副書記李紅兵介紹,為掃清脫貧攻堅道路上的這些“絆腳石”,樅陽縣確立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扶貧工作的辦法,加強法治和道德教育,引導貧困戶遵紀守法、誠信做人,走上自主脫貧、守法致富之路,保護扶貧企業(yè)的合法權益,帶動貧困戶共同致富。
“樅陽媒鴨”是樅陽縣獲得的國家工商總局命名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該縣運用“地理標志商標+公司+農戶”的產業(yè)扶貧模式,帶動了200多戶近千人貧困人口受益。
2017年初,福建一家公司準備注冊“樅陽媒鴨”的網絡商標,樅陽縣綜治辦得知后,立即會同縣農委和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啟動依法維權程序,不僅成功進行維權,而且還幫助企業(yè)申報并獲準國家檢總局“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命名,進一步提升了樅陽媒鴨的市場影響力。
“通過完善各項法律保護措施,我們的媒鴨價格也由過去的20元一只,猛增到50元一只,利潤翻了一倍多,銷量也大大增加了?!?安徽祥飛樅陽媒鴨養(yǎng)殖有限公司總經理錢立祥介紹說,目前有22戶貧困戶和企業(yè)簽訂了用工合同,并穩(wěn)步實現脫貧。
樅陽縣老洲鎮(zhèn)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朱全勝介紹說:“法律顧問進企業(yè),不僅為企業(yè)提供及時、準確的法律服務和保障,還能保障貧困戶的合法權益?!睋?#xff0c;現在樅陽媒鴨產業(yè)年創(chuàng)產值超過1億元,帶動200多貧困戶戶均獲利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