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年的“疙瘩”解開了

“康書記,我二媽家的苗子又被碾了,你看咋辦?不行,我們就報警;再不行,我們就去找鎮(zhèn)政府……”7月6日21時許,靖邊縣公安局派駐東坑鎮(zhèn)新建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康曉靖還沒來得及開口,電話那頭便傳來焦躁和憤怒的聲音。原來,新建村王某兵、王某峰、王某錄等8戶村民因農田生產道路權屬糾紛,幾乎每年都要發(fā)生三四次沖突。爭吵二十余年后,矛盾變得更為復雜,雖為親屬鄰里,但關系冷漠、僵硬。

6月下旬剛駐村時,康曉靖在遍訪脫貧戶時就排查到了這一突出矛盾,并與聯(lián)村干部和村兩委商議了初步的調解方案、計劃,想等熟悉村情戶情、完成手頭緊要工作后再主動介入,組織涉事方進行調解,沒想到矛盾激化這么快,駐村還不到1個月時間,矛盾就又爆發(fā)了。為踐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康曉靖一邊安撫村民情緒,一邊將擬定的調解方案告訴對方,并答應第二天就實地踏勘,現(xiàn)場組織調解。

靖邊縣公安局駐新建村工作隊聯(lián)同包村副鎮(zhèn)長王世珍和村支書趙勇組成聯(lián)合調解組,帶領涉事的8戶村民前往農田,實地踏勘了因權屬爭議引發(fā)矛盾糾紛的生產道路。在厘清地界并了解村民們各自訴求后,調解組邀請村民到村委黨建室進行對話。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有說有笑,緊張的氣氛得以緩和。

經悉心調解,涉事八方均各退一步,有的讓出生產道路,有的給予經濟補償,現(xiàn)場簽訂了調解協(xié)議書。同時,8戶村民保證今后都會按照調解協(xié)議的界限進行種植,不會再發(fā)生糾紛。至此,堵在8戶村民心頭二十余年的“疙瘩”終于解開了。

(張震?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