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沒有規(guī)則意識,豈止阻攔高鐵的女子
原標題:沒有規(guī)則意識,豈止阻攔高鐵的女子
1月9日,一則“女子帶著孩子阻礙高鐵發(fā)車”的視頻在網上引發(fā)熱議。視頻中,一名帶著孩子的女性旅客以“等老公”為名,用身體強行阻擋車門關閉,鐵路工作人員和乘客多次勸解,該女子仍強行阻攔車門,造成該列車晚點發(fā)車。據媒體報道,女子一家人最后“成功”登車,但已被所在工作單位停職檢查,而鐵路公安也已介入調查處理。
瀏覽網上的跟帖評論,不難發(fā)現這一次網友的聲音出奇一致:普遍把炮火對準了當事“奇葩女子”,紛紛表示“氣炸了”,沒想到竟如此“沒有規(guī)則意識”。確實如此,視頻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是非對錯一目了然,批評當事女子應是網友的一種自然反應。筆者也是如此。分析來看,當事女子主要錯在兩個地方:一是沒有規(guī)則意識,把個人和家庭利益凌駕于公共利益之上,典型的損人利已;二是沒有考慮對孩子的影響,作為一個母親以這樣撒潑的方式言傳身教,典型的行為失范。當事女子行為不當,就應當承擔被曝光后的種種后果,無論是網友的口誅筆伐,還是工作單位的停職處理,抑或是公安部門的調查處理。這是社會樸素正義的體現,也有助于通過這一負面?zhèn)€案引導更多人遵守規(guī)則、注重身教。
不過,當事女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現得頗不服氣,一直辯解“我跟他講了事實,我老公就在上面,10秒鐘就能下來”“從頭到尾,他們總共拉了我5分鐘,但就是不打電話給樓上工作人員,把我老公放下來”“我只是個人,怎么可能攔在動車前面阻止它開呢?”從中,亦可看到女子自有的一套處事邏輯:一是認為全車人在規(guī)定發(fā)車時間后再等待10秒鐘(實際更久)不是大問題;二是認為可以通過車站工作人員“關系”幫助她老公打開快捷之門。換句話說,在她看來,事情不大,頂多是小違規(guī),還可以通過“關系”補救。秉承這樣思維邏輯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少數,所不同的是程度、場合、被曝光與否。這些人除了骨子里流露出的自私自利,還有總認為規(guī)則是留有余地的,是可以借助“關系”疏通便利的。而且有些矛盾的是,人們往往無法容忍別人這樣做,卻經常會容忍或說服自己這樣處事。所以,我們不能只看到阻攔高鐵女子一人,也要看到有著類似行為邏輯的更多人。
沒有規(guī)則意識,當事女子的行為足以說明這一點。但在這起事件中,沒有規(guī)則意識的卻不止她一人。倘若嚴格按照規(guī)則辦事,一則這名女子和她的孩子也是必須檢票的,二則這樣違規(guī)的一家人也是不應該上車的。但是,不管是疏忽也好、同情也罷,女子和孩子“成功”躲過了檢票,最后一家人還“成功”登上了車。倘若沒有網友曝光,這名女子就實現了損人利已的目的。同時,如果沒有輿論把事情搞大,鐵路公安會不會調查處理也很難說,因為反應明顯滯后。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規(guī)則制定者和執(zhí)行者,常常會容忍這樣的“小違規(guī)”,習慣“多一事不如小一事”,追求表面的和諧穩(wěn)定。這事實上是對規(guī)則遵守者的一種不公,而且會引發(fā)“破窗效應”,助長更多、更嚴重的違規(guī)行為。這同樣是沒有規(guī)則意識,且破壞力更大。許多人之所以培養(yǎng)不出規(guī)則意識,正是因為規(guī)則的制定和執(zhí)行確實留有窗口、留下余地。
人人講規(guī)則是一種理想局面。我們批評一個人、一件事容易,但更要看清楚背后的一套思維邏輯、一類處事方式。在看到別人沒有規(guī)則意識的同時,也要反躬自省,看到自己口袋里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