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誠保平安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陜西平利“十小工程”解決搬遷群眾生產生活難題

“搬到安置點,房子寬敞了,環(huán)境好了,這個菜園子現在又解決了大問題,不光省了錢,吃起來還方便。”近日,《法治日報》記者在陜西省平利縣老縣鎮(zhèn)采訪時,貧困戶馮師傅向記者說出了上述這番話。

為高質量推進山上興產業(yè)、山下建社區(qū)、社區(qū)辦工廠,讓群眾移得出、穩(wěn)得住、住得下去,陜西省平利縣委縣政府以“十小惠民工程”為切入點,精選了13個安置規(guī)模較大,基礎配套較完善的較大安置區(qū)抓點示范,通過謀劃推進“十小惠民工程”引導村民全面提升文化素養(yǎng),摒棄陳規(guī)陋習,提高群眾參與人居環(huán)境整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助力人居環(huán)境改善。

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平利縣老縣鎮(zhèn)堅持從“小”入手,通過流轉安置點周邊農戶土地,實行統一規(guī)劃、統一建設,按照每戶一分土地的標準統一分配,首批計劃流轉土地80畝,可提供800戶搬遷群眾耕種,有效解決搬遷群眾“買菜不上街、種菜有土地、吃菜不花錢”的基本生活需要。

“‘小菜園’工程不僅能解決搬遷群眾吃菜的問題,滿足群眾日常需求,還能有效激發(fā)貧困戶增收內生動力,鼓勵他們自力更生,幫助他們減少家庭開支,增加收入,鞏固脫貧成果,進一步實現穩(wěn)得住的目標?!逼嚼h錦屏社區(qū)主任陳敬新介紹說。

“小菜園”工程是平利縣老縣鎮(zhèn)錦屏社區(qū)提質增效“十小工程”之一,解決搬遷群眾吃菜難問題;此外,還有“小管家”,解決搬遷群眾管理服務問題;“小配套”,解決安置社區(qū)基礎設施短板問題;“小平臺”,解決搬遷群眾居住質量問題;“小庫房”,解決搬遷群眾物資物品存放難問題;“小餐廳”,解決搬遷特殊群體吃飯問題;“小課堂”,解決搬遷群眾技能培訓問題;“小廳堂”,解決搬遷群眾婚慶嫁娶場所問題;“小市場”,解決搬遷群眾融入問題;“小公墓”,解決農村文明殯葬問題。

“‘十小工程’將為搬遷群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提升搬遷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為脫貧攻堅成果鞏固等提供大力支撐?!逼嚼h老縣鎮(zhèn)黨委書記楊居僑說。

(記者孫立昊洋?通訊員王歡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