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行動結(jié)束她32年尋子路
親人相擁而泣。
“娃,你在哪?娘找了你28年!”2017年1月20日,陜西王女士在河南《大河報》上的尋子呼喊,曾引起無數(shù)讀者關注。經(jīng)過大海撈針式的廣泛摸排,今年5月19日,大荔縣公安局幫她結(jié)束了32年尋子路,讓6歲時被拐騙到外地的兒子回到她的身邊。
1989年6月20日,渭南市長途汽車站。家住渭南市大荔縣羌白鎮(zhèn)的王女士離異后帶著一雙兒女去華陰,在候車室排隊等車時,突然感到天旋地轉(zhuǎn),頭暈得幾乎摔倒。一名河南口音的女人看到后“熱心相助”,主動要求幫她照看孩子??蓻]想到這一下卻改變了她的命運,當她清醒過來時,6歲的兒子偉偉卻不見了蹤影。
“我對不起娃,是我把他弄丟了啊……”每當說起兒子,王女士就像祥林嫂一樣精神沮喪,語無倫次。為了找回孩子,她走上了艱難的尋子之路……
從兒子丟失那天起,王女士就一個人離開了家,拿著孩子的照片四處打聽。她只知道那個拐騙孩子的女人是河南口音,便先去河南尋找,先后去了靈寶、三門峽、洛陽、南陽等許多地方,后來又折返陜西去了西安、漢中,又去了甘肅等地。每到一個地方都滿懷希望,卻一次次落空,做生意攢的一點錢很快花光了。為了找孩子,她沿門乞討,也曾撿過廢品、當過清潔工,風餐露宿,舍不得住旅店,經(jīng)常在車站長椅上熬夜,渴了就對著衛(wèi)生間的自來水管喝幾口涼水。
屋漏偏逢連陰雨。一次,她在車站睡著了,醒來卻發(fā)現(xiàn)背包不翼而飛,連兒子的照片也丟了。還有一次在路上遇到有人打劫,她苦苦哀求才保住了身上僅有的200元錢。
王女士歷盡艱辛尋找兒子的事,感動了很多好心人。河南洛陽兩位志愿者主動聯(lián)系幫她一起尋找孩子,并通過網(wǎng)絡發(fā)帖尋人。2017年1月,河南《大河報》記者聞訊后進行采訪,在報紙上發(fā)表了《娃,你在哪?娘找了你28年》的長篇通訊,發(fā)動廣大讀者一起尋找。
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卻希望渺茫。
2021年,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以偵破拐賣兒童積案、查找失蹤被拐兒童為重點的“團圓”行動。大荔縣公安局按照上級要求精心組織,對在冊所有被拐賣和失蹤兒童以及父母的DNA信息進行采集,同時對相關信息進一步補充完善,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利用信息大數(shù)據(jù)另辟蹊徑,擴大線索來源,推進被拐賣和失蹤兒童的查找。
3月下旬,刑偵大隊對王女士和前夫的血樣采集錄入信息庫,接著在全國各地公安DNA信息系統(tǒng)仔細查找。功夫不負有心人。負責此案的民警姚佳通過信息比對很快發(fā)現(xiàn)一條線索:廣東公安信息庫中,有一名叫李某志的男子很像王女士被拐的兒子。該男子現(xiàn)年38歲,系河南商丘人,在廣東打工。雖然姓名不同,年齡稍有差異,可血樣信息吻合率達到80%。
尋找李某志!大荔警方火速行動,可在廣東境內(nèi)沒能找到他。民警繼續(xù)擴大范圍查找,終于在湖南長沙找到了在那里打工的李某志。經(jīng)過詢問,李某志說他確系陜西大荔人,小時候媽媽帶他和姐姐出門時,他被陌生人領到河南漯河。由于想家,他曾偷跑過,13歲時一路流浪一個多月走到200多公里外的商丘,被一位姓李的好心人收留;19歲時外出打工,先后到過廣東、湖南等地。據(jù)此,民警立即對其血樣進行采集,然后與其父母血樣一起送檢。
2021年5月17日,渭南市公安司法鑒定中心作出鑒定:王女士和前夫徐某是李某志的生物學母親、父親。
5月19日上午,大荔縣公安局舉辦“團圓”行動認親活動。聽到宣布司法鑒定結(jié)果,李某志像孩子一樣撲到媽媽懷里,苦苦尋找兒子32年的王女士緊緊抱著兒子,悲喜交集失聲痛哭。
(記者?張建鋒?通訊員?劉海濱?李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