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qū)、市)新任地市級政法委書記等76名領(lǐng)導干部齊聚延安,參加全國新任地市級政法委書記培訓示范班。

6月4日至12日,全國各省(區(qū)、市)新任地市級政法委書記等76名領(lǐng)導干部齊聚延安,參加全國新任地市級政法委書記培訓示范班。

  據(jù)了解,舉辦這次培訓示范班,目的是推動地市政法委書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思想,著力提升履職能力,推動新時代政法工作發(fā)展進步;同時,發(fā)揮培訓班的示范引領(lǐng)作用,促進政法系統(tǒng)深入開展大學習大研討大培訓,更加自覺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思想貫徹落實到政法工作各個方面。

  這次培訓的授課者中,既有來自中央政法委多個部門的負責人,又有中國延安干部學院的專家學者。培訓內(nèi)容涵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思想;深化政法改革;政法隊伍建設(shè);基層平安建設(shè);延安精神及其時代價值等諸多方面。

  更為重要的是,中央政法委陳一新秘書長在開班式上為學員做了《加快推進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的》專題輔導(陳一新: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市域治理”這個全新的概念一時成為大家討論的“熱詞”。

  除了專題輔導外,這次培訓還設(shè)置了現(xiàn)場教學、分組研討、經(jīng)驗交流、音像教學等環(huán)節(jié),不僅給學員留足了思考交流的空間,更邀請武漢、揚州、廈門、安康四市政法委書記進行經(jīng)驗分享。用幾位學員發(fā)言時的話講,這是一次“干貨滿滿、量身定制”的培訓。?示范班上,學員們不僅在理論水平、業(yè)務(wù)能力方面收獲頗豐,更是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開展交流,組織培訓如何推進、政法考核怎樣設(shè)置……都成了學員們熱議的話題。

  最為與眾不同的是,在現(xiàn)場教學中,這次示范班還把“課堂”搬到了延安的歷史遺跡、革命舊址中去。下面,請和長安君一道,去看看來示范班的學員們經(jīng)歷了哪些“不一樣”的“課程”。

????第一站,來到總書記“把心留在這里”的地方

  1969年,習近平同其他14名北京知青一起,被分派到了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面對從北京到梁家河的巨大轉(zhuǎn)變,習近平努力彌合著“北京娃”和“村里娃”的差異。

  插隊之初,對于習近平來說,梁家河最難忍、最惱人的是跳蚤。習近平皮膚過敏,跳蚤叮咬后用手一撓,就腫起了紅疙瘩,越撓越癢,痛苦不堪。就這樣兩三年后,習近平就習慣了,任跳蚤怎么叮咬,照樣酣然入睡。

  初到梁家河,知青們勞動的評分只有六分,與十五六歲剛剛參加勞動的小女孩相當。一年下來,習近平干的“沒黑沒白”,后來被評為十分,還是其中最壯的勞力。

  夏天擔麥子,兩大捆100多斤,他能一口氣走完10里山路。冬季打壩,他卷起褲管、光著腳,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

  長期以來,燃料短缺是困擾梁家河百姓的一大難題,擔任支書的習近平在報紙上看到四川大辦沼氣的報道,決定以此為突破口為鄉(xiāng)親們做點實事。

  在前往四川“取經(jīng)”后,習近平回到梁家河開始試驗:沒有石頭,習近平帶人在爛泥灘里鏟去一米多厚的土層,挖出石頭;沒有沙子,他帶領(lǐng)幾個青年到15里外的前馬溝去挖,一袋一袋往回背;沒有石灰,他向有經(jīng)驗的師傅討教,四處尋找石灰石,辦起一個小石灰廠自己燒制……

  沼氣池建成的那天,不知為什么就是不出氣!經(jīng)過反復檢查,習近平找來一根鐵扦子用力捅了捅導氣管,一股糞水噴射而出,濺了他一臉,出氣聲緊接著響了起來。

  習近平用手抹了一把臉,顧不上洗,打開沼氣灶,點燃火柴,“呼”的一聲,灶臺上竄起一尺高的火焰,輕盈地舞動著。

  這是延川縣的第一口,也是陜西的第一口沼氣池。到1975年,梁家河基本實現(xiàn)了沼氣化。

  在梁家河的歲月里,習近平還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打起了淤出村內(nèi)最大一片良田的淤地壩,建立了“鐵業(yè)社”、“代銷店”……梁家河的改變被鄉(xiāng)親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1975年,習近平被組織上推薦到清華大學。走的那天,面對全村送行的人,他第一次當眾流下了熱淚。正如后來總書記所講:“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里。”

  佇立于總書記生活和工作過的窯洞中,望著斑駁的墻面和那些充滿時代印記的報紙、文件,盡管狹小的空間里擠滿了人,這里卻沒有景區(qū)那種慣常的喧鬧,只有肅靜與凝望的眼神。

????鳳凰山下,認識一個不曾熟知的白求恩

  從毛主席《紀念白求恩》的名篇,到小學課本里《手術(shù)臺就是陣地》,在中國,提到白求恩,可謂家喻戶曉。

  可很少有人知道,來華前,白求恩已經(jīng)是英國皇家外科醫(yī)學會會員、加拿大聯(lián)邦和地方政府衛(wèi)生部門的顧問,用他自己的話講,“牛排、紅酒、私人診室”,早已是他生活工作中的“標配”。

  在鳳凰山麓的一處小院中,毛澤東主席與剛剛來華的白求恩大夫進行了一次長談。這里,也是學員們這一站的“課堂”。

  1938年11月,在山西雁北廣靈戰(zhàn)役中,白求恩把醫(yī)療隊開到離火線僅6公里的前線,連續(xù)工作兩晝夜,做手術(shù)71例,75%的人沒有感染,開創(chuàng)了戰(zhàn)地醫(yī)療史的新紀錄。

  同志們勸他離開,他堅持把所有的傷員醫(yī)治完并安全轉(zhuǎn)移后才動身。他說:“做軍醫(yī)的就是要和戰(zhàn)士們在一起,犧牲了也是光榮的?!?/p>

  毛澤東親自致電為白求恩每月增加100元津貼,被婉言謝絕。白求恩說:“我要錢做什么?要想穿的好,吃的好,我不如留在加拿大”。

  授課老師講道,在白求恩被感染、生命垂危時,他仍連續(xù)兩天兩夜檢查了400多名傷員。身邊的工作人員勸道,“白大夫,趕緊做截肢手術(shù)?!卑浊蠖骰卮鸬?#xff1a;“你可曾見過一個沒有胳膊的醫(yī)生?”他拿起手術(shù)刀,在自己左臂劃開一個口子,流出的都是感染后的黑血。

  作為一個醫(yī)生,白求恩當然清楚自己的病情,他選擇將最后的時光和精力,奉獻給需要救治的傷員。

  授課結(jié)束后,學員們緩緩起身,沒人再說一句話,很多人在揉著紅了的眼圈。

  陵園里的課程,觸摸《囚歌》作者的精神世界

  11日,學員們來到“四八”烈士陵園。這里長眠著1946年4月8日因飛機失事遇難的9名烈士。其中有一位將軍,他的詩進了課本。

  ——他就是葉挺。

  葉挺早年追隨中山先生。陳炯明叛變時,他親自護送孫夫人宋慶齡逃離險境,深得中山先生的信任。

  1924年在蘇聯(lián)學習期間,葉挺做出了自己人生最重大的政治抉擇,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從北伐到抗戰(zhàn),葉挺戰(zhàn)功卓著。

  正當他在抗日戰(zhàn)場奮勇殺敵之際,皖南事變爆發(fā),他在前往談判時遭扣押,此后五年,將軍再無人身自由。

  同學、朋友、甚至蔣介石本人都曾前往勸降,然而一切高官厚祿的引誘,都不能動搖葉挺的意志。牢獄中,他寫下了那首千古絕唱——《囚歌》。

  1946年,在我黨的多方面努力下,葉挺終于重獲自由。他出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致電黨中央、毛主席要求重新入黨。毛澤東主席親自批復同意,并以“親愛的葉挺同志”相稱。

  收到電文,葉挺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堅持立即與家人一同飛赴延安。而正是這趟歸途,成了葉挺留給后人最大遺憾。

  課程結(jié)束時,老師問道:“同學們吶,我們今天的課不一般,你們誰在陵園里上過課么?”

  片刻沉靜后,一個低沉的聲音答道:“這是頭一次,請您一定把今天的講義發(fā)給大家,我要印出來講給我們的同志聽!”

  十天的學習,短暫而充實。離別之際,許多學員都不約而同念起了賀敬之的詩句——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

  回望這次非同尋常的培訓經(jīng)歷,長安君不由聯(lián)想到總書記的兩個“首次”出行:

  十八大后,在深圳蓮花山,習近平總書記向鄧小平塑像敬獻了花籃。

  十九大后,在中共一大會址,習近平總書記帶領(lǐng)全體政治局常委,重溫入黨誓詞。

  這次培訓最精髓的“講義”,恰與兩次出行的寓意相合——

  他們又一次尋得的,是政法人的初心,更是共產(chǎn)黨人的為民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