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新套路來襲 聽警察蜀黍來“支招”
原標題:這些詐騙新套路銀川有人中招!
近年來,盡管各方打擊力度不斷加大,詐騙套路卻依舊花樣翻新,令人防不勝防。像依附于網絡的虛假理財App、高利貸變種的“套路貸”,還有畫養(yǎng)老社區(qū)“大餅”圈錢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針對這些新罪案和趨勢,寧夏銀川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民警提醒廣大市民:天上不會掉餡餅,要提高自己的防騙意識。
虛假理財App這樣“挖坑”
“我就是看到比銀行高好多倍的利息才眼紅,結果被人挖坑給‘埋’進去了!”銀川市興慶區(qū)市民呂先生近日撥打本報新聞熱線,說起自己落入眾創(chuàng)財富App詐騙陷阱的事后悔不迭。?
呂先生經營一家小餐館,這兩年因為生意不好,沒賺到什么錢。有一次刷微信時,他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個理財App,里面的投資品種日化率能達到1%至3%多,遠遠高于銀行理財,逢年過節(jié)收益更是高得驚人。呂先生剛開始也不信,但只要每天登錄這個App,就可以領到2元紅包,連續(xù)登錄50天后,呂先生從該App的賬戶余額中取出了100元。嘗到甜頭的呂先生,把這個App推薦給朋友,他的朋友試著在里面投資1000元,每天都可以準時看到返息返利。2018年12月12日,該App推出一款60天投資理財產品,宣稱投入2萬元,兩個月后不算本金,利息就2萬多。呂先生經不住高息誘惑,半信半疑投了2萬元,中間又陸續(xù)投了一些不同期限的產品,還試著從余額里取了1000多元,感覺錢款有進有出,還能準時收到手機短信提醒……“這個理財App的產品,號稱投資的都是國家扶持項目,還有承保公司,看起來特別正規(guī)!”呂先生說,他就是被這些假象蒙蔽,越陷越深,結果這個App說沒就沒了,他的投資都打了水漂。現(xiàn)在此案已經在河南安陽立案,全國很多投資者上當受騙。呂先生加入的受害投資者QQ和微信群,加起來有三四百人,其中他知道的銀川投資者就有5人,被騙的金額從6000元到8萬多元不等。?
銀行業(yè)內人士表示,購買理財產品最好通過銀行等正規(guī)渠道,通過網點錄音錄像雙重保護,在網上銀行理財產品目錄中能查詢到,且明確投資方向、期限、手續(xù)費等前提條件下,購買與自己風險偏好相匹配的產品。通過其他渠道購買理財產品,也要牢牢記住一點,資金收益率和風險等級是成正比的,購買比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高很多的產品一定要慎之又慎。
盯上老人畫養(yǎng)老“大餅”圈錢
在銀川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金融大隊,記者遇到一對老夫婦:老先生80歲,老太太也已78歲,他們在金鳳區(qū)一個健康管理公司購買了兩張5萬元的金卡,本想為孩子減輕負擔,解決老兩口吃喝住等養(yǎng)老問題,沒想到那個健康管理公司根本沒有在民政部門登記備案,還有債務糾紛,變著法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據銀川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金融大隊的辦案民警介紹,這家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公司負責人任某設立了4個分公司,在早市、公園、小區(qū)宣傳欄發(fā)傳單,招了大量業(yè)務員,推養(yǎng)老中心的鉆石卡、金卡、銀卡,金額分別為8萬元、5萬元、3萬元不等,主要針對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承諾買卡后可以分別享受每月9600元、4000元、2500元不等的消費補貼,銀川有100多人上當受騙,年齡在40歲到80歲之間。?
民警表示,以前線下投資公司的龐氏騙局,也是招業(yè)務員天天在早市等著,幫老年人提菜籃子,一口一個“大爺大媽叔叔阿姨”的叫得很親,隔三差五還去家中探望,送雞蛋、飲料之類的禮品套近乎,博得老人的信任后,誘騙老人購買他們的產品,宣稱的收益能達到12%到20%。隨著警方對此類投資公司打擊力度的加大,類似案件越來越少,但現(xiàn)在相關案件有從線下向線上發(fā)展的趨勢,變得更加隱蔽,需要投資者細加甄別,老年人更要提高警惕。
變種網貸讓你傾家蕩產
你在玩手機時,有沒有看過“0抵押0擔保,最高貸款xx萬元,最快xx時間放款”的個人信用貸款廣告?沒有資金需求的人,也許不會在意,但每年歲末年初,一些資金緊張的小老板,沒有抵押物、擔保人,又著急用錢,可能就會落進“套路貸”的陷阱。?
銀川市民小李去年就通過這樣的手機廣告,提供個人身份證、銀行卡號、手機通訊錄等資料貸款13.8萬元,結果一年還了33萬元,還欠對方八九萬元。他當初提供給對方的手機通訊錄,被對方打了個遍,狂轟濫炸打了100多個電話催他還錢。在朋友的建議下,小李才報了案。?
銀川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金融大隊民警提醒,遇到類似“套路貸”,一定要馬上報警。因為其利率水平或手續(xù)費等標準遠超正常的借貸標準,還存在各種不可知的隱藏圈套。一旦無法償還,會被對方脅迫,通訊錄中所有人都會遭到電話逼債的狂轟濫炸,是現(xiàn)在社會經濟生活領域中的常見案例,危害性較大,希望廣大市民引以為戒。(記者鄭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