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體驗!立案通知書從手書到“E中心”電子通知
原標題:小小法律文書傳遞司法溫度
小小法律文書傳遞司法溫度
立案通知書從手書到“E中心”電子通知凝聚著四十年的法治發(fā)展與司法追求
9月27日17時,吉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大廳還有不少人,吉安一律所律師王某來到自助觸摸屏前,熟練地敲打著鍵盤。
很快,王律師的手機當場就收到了法院“受理案件通知書”。
如今,在江西全省各級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網上立案、掌上電子法院,為當事人辦理立案手續(xù)帶來了高效便捷的體驗。
一份簡單的“受理案件通知書”,從無到有、從手書到如今“E中心”電子通知,從純粹的通知到權利義務的列明,凝聚著四十年的法治發(fā)展與司法追求。這份聯(lián)系群眾與法院的法律文書,是一覽我國人民法院四十年司法為民征程的最好觀景臺。
打造智慧平臺
送達電子法律文書
吉安縣人民法院檔案室,一份1998年3月2日的“受理案件通知書”有些泛黃,黑色碳水筆書寫的字跡躍然紙上:朱某某,我院已經接到你單位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六日訴朱某損害賠償?shù)钠鹪V狀……
當年,電子通知對法官們來說,還很遙遠。
過去,單一的紙質法律文書不僅需要訴訟群眾遞交領取,而且保管不便、難以隨時閱讀都無形中為群眾增添了不便。
如今,隨著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電子法律文書日漸成為訴訟群眾主動選擇的送達方式。訴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了“開始即告知”,手機即時將“受理案件通知書”等文書推送當事人,“跑腿累、保管難、不便看”的問題已不再困擾群眾。
“信息化就是指尖上的司法便民,就是加大司法為民力度,讓群眾少跑腿、多獲得!”吉安縣法院立案庭周庭長這樣向他的老同事們介紹信息化建設。
足不出戶的網上立案、案件信息查詢,也借助信息化建設的東風成為現(xiàn)實。手機短信、微信、QQ等都可以成為接受“受理案件通知書”的載體和平臺,還可以通過網上繳費。
早在2014年,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就開通了支付寶繳納訴訟費服務,成為全國首個試水移動支付繳費的司法機關。如今各地法院搭乘信息化快車,不斷探索新形式,提升訴訟服務質量和效率,為當事人立案提供切實方便。
據介紹,不少法院“受理案件通知書”溫馨提示也展示出時代的印記。如提醒訴訟繳費可以用微信、支付寶支付,開啟了法院訴訟費移動支付的時代,廣東省南海法院、肇慶法院,廣西柳州法院紛紛開啟了訴訟費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司法公正不僅體現(xiàn)在審判上,還體現(xiàn)在司法服務過程中的溫度。便民利民是司法公正的另一種方式,法律服務也是程序公正的內涵?!奔仓性毫竿ネラL李昶表示,無論是費用收取還是司法救濟,法院要始終秉承人文關懷,讓當事人感受到司法不是“冷冰冰的”。
推行立案登記
“兩字之差”讓群眾收獲“獲得感”
變立案審查為立案登記,“兩字之差”讓全國法院在2015年5月的一個月時間里經歷了一場當時“最堅決、最徹底”的改革。
“信訪少了,信法多了”,2015年改革的一個月時間內,全國各地的法官們海量接案,數(shù)十萬當事人拿到了“受理案件通知書”。
立案登記制這項改革新舉實施以來,措施落實堅決、徹底,立案難問題已經成為歷史,人民群眾收獲滿滿“獲得感”。
2015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曬出立案登記制改革首月成績單:全國各級法院共登記立案113.27萬件,同比上一年的87.4萬件,增長29%;環(huán)比當年4月的107.94萬件,增長4.93%。
如今,到法院立案,導訴咨詢、窗口辦理、立案完畢,整個流程走下來,快則15分鐘,慢則半小時,與之前動輒兩小時甚至半天相比,速度大大提升。
改變除了效率,還有服務。
“通過全面告知,詳細列明了缺乏的必要性訴訟材料,讓我們不了解法律的人能夠做到一次性補全立案材料,為法院點贊!”這是從浙江趕來的股東高某在通過網上咨詢一次性補全訴訟材料后,當場獲得立案后高興地說道。
立案登記制實行以來,法院當場登記立案率達99.6%。
聚焦弱勢群體
“受理案件通知書”橋接司法援助
指導困難群眾申請司法援助,如今已成為“受理案件通知書”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大部分案件都是需要繳納一定金額的案件受理費。對于經濟條件不太好的當事人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為進一步落實司法為民要求,確保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能夠依法行使訴訟權利,“打得起官司”,2000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guī)定》,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免交。
吉安人老徐就是受惠者之一。
如今兒子已碩士畢業(yè)的老徐,逢年過節(jié)時都不忘給法官發(fā)送問候短信。事情還得從2011年說起,當年老徐在做小工時不慎摔傷,應由包工頭支付的醫(yī)藥費和賠償款屢遭拖欠;同年7月,兒子被大學錄取的喜訊卻更讓老徐一籌莫展。
同村村民了解到老徐因為顧忌訴訟費,而遲遲沒有起訴時,主動找到他:“這是我去年在鎮(zhèn)上法庭打官司的受理案件通知書,上面寫著,確有困難的可以緩交訴訟費,先打官司哩!”
老徐當即據此申請司法援助。
僅僅一個月后,老徐在法院的調解下如數(shù)獲得賠償款。當時,他激動地說:“這不僅是我的救命錢,更是改變我兒子命運的金鑰匙!”
這是現(xiàn)行版“受理案件通知書”橋接司法援助的一個縮影。
“三十多年來,隨著司法為民理念的深入和司法援助的發(fā)展,不斷變化的受理案件通知書帶來了兩個‘越來’:越來越少的,是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壁壘;越來越多的,是群眾滿滿的司法獲得感。”周老庭長回憶法律文書變遷時,如是感慨道。
立審執(zhí)全覆蓋
為三者架起銜接橋梁
如今的“受理案件通知書”更貼心的在于構建起來“立、審、執(zhí)”的銜接橋梁。
現(xiàn)在,“受理案件通知書”詳細列明了“財產保全細則”和“申請執(zhí)行需知”,將執(zhí)行意識和措施采取前置在立案階段,為立案、審理和執(zhí)行三者架起了銜接的橋梁。
來自河南省的老崔等七人,來到江西的一家沙石廠務工。因為工廠拖欠工資已達半年,已然翹首回家過年的老崔等人心急如焚地來到法院起訴。在拿到“受理案件通知書”時,老崔主動詢問并了解財產保全的意義和作用后,當即申請并完成了財產保全。
老崔等人的訴請在得到判決支持并生效后,他們當即申請的申請執(zhí)行?!岸嗵澚税讣ㄖ獣嵝蚜死洗薜纳暾堌敭a保全,他們的工資才能這么快執(zhí)行到位,真是法院、群眾雙受益!”執(zhí)行干警小王在看到老崔欣喜地拿到工資踏上回家的旅程時,高興地說道。
在立案階段告知群眾如何申請財產保全并熟悉執(zhí)行規(guī)則,已經成為“基本解決執(zhí)行難”的妙方之一。
伴隨著各項立案惠民新舉措的實施,提升司法服務質量的便民理念不斷升級,不同形式的“受理案件通知書”也必將承載更多司法便民理念和內涵,不斷傳遞司法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