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討薪“最多跑一次”助民工走出陰霾
“只跑了一趟法律援助中心,律師就給我們搞定,工資一分不少!”1月15日上午,在江蘇蘇州相城區(qū)法律援助中心幫助下,在相城某服裝企業(yè)打工的16名民工成功討回拖欠半年、總額達28萬元的血汗錢。
討薪“最多跑一次”,這是蘇州市健全“零門檻受案、一站式援助、常態(tài)化維權”機制,傾力織就民工合法權益“保障網”的一個縮影。
“堅守法治理念,維護公平正義,讓法治陽光照亮心田,用法治護航人民美好生活,蘇州司法行政人責無旁貸!”蘇州市司法局局長王侃介紹。去年以來,蘇州司法行政系統(tǒng)按照“法潤江蘇情系民工”專項行動部署要求,堅持人民至上,以法治溫度撫慰百姓心靈,用法律之傘為民工撐起晴空,全市共辦理勞動者權益類法律援助案件5151件,提供法律援助4273人次,挽回經濟損失五千余萬元,受到群眾點贊。
開辟綠色通道
實行“零門檻”受理
2017年10月20日,隨著最后一批民工高興地領取到被拖欠已久的工資,一場660名民工涉及金額588萬元工資的艱難討薪之路,劃上圓滿句號。
這起涉及人數多、欠薪數額大的法律援助討薪案,起源于張家港市某金屬制品企業(yè)經營不善、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而停止營業(yè)及結算工資。突如其來的變故,使社會矛盾一觸即發(fā)。
張家港市法律援助中心了解基本案情后,立即啟動“民工維權綠色通道”。援助律師火線出擊,加班加點多方收集證據材料,積極協(xié)調勞動仲裁機構、法院開辟綠色通道并就裁決結果進行強制執(zhí)行,如數追回了欠薪。
“我們把法律援助作為即辦服務,全市法律援助機構開設‘民工維權綠色通道’,通過簡化程序、降低門檻、快速辦理,確保民工應援盡援。”蘇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曹旻告訴記者。
為進一步滿足民工日益增長的法律援助需求,及時有效地為民工維權提供法律援助,蘇州市堅持當場申請、當場受理、當場審查、當場指派,把原來法定3個工作日的辦理時間縮短為“即辦”。
將民工較常發(fā)生的工傷、勞動糾紛、人身損害賠償等案件均列入法律援助事項范圍,對民工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和工傷賠償的法律援助申請,一律免予審查其經濟困難條件,使“綠色通道”更加順暢。
在此基礎上,與法院、人社、住建等部門建立涉民工法律援助協(xié)調聯動機制,一方面在處理涉及民工糾紛時實現實時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在辦理民工維權案件時有效形成合力,推動健全調解、仲裁、司法等多渠道解決問題的法律援助機制,使有限的援助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筑牢服務陣地
做實做優(yōu)“半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
元旦剛過,常熟市董浜鎮(zhèn)某企業(yè)員工代表黃騫將一面寫著“司法為民心系百姓”金色大字的錦旗送到董浜鎮(zhèn)司法所,表達感激之情。
原來,2017年5月底,黃騫所在的毛紡企業(yè)運營不善,身陷廠房租賃糾紛訴訟,資產遭法院查封。32位員工被拖欠近一年半的工資沒有著落。百般求索無門后,他們來到董浜鎮(zhèn)司法所。
調查核實后,董浜鎮(zhèn)司法所立即遞交了法律援助書面申請,并協(xié)調常熟市法律援助中心,依據該中心“點援制”的規(guī)定,選擇了名優(yōu)律師志愿者承辦此案。元旦前,案件圓滿辦結,全體民工拿到109萬元欠薪后安心返鄉(xiāng)。
為讓群眾獲得便捷、優(yōu)質的法律服務,蘇州市創(chuàng)新打造立體覆蓋、便捷均等的“半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全市建成法律援助中心11個、法律援助工作站170余個、村居法律援助聯系點近700個,縱向上覆蓋市、縣區(qū)、鎮(zhèn)(街道)和村(社區(qū)),橫向上拓展到企業(yè)、人才市場、勞動仲裁、信訪等領域,將法律援助延伸到了民工權益保護的第一線。
推動法律援助陣地“全覆蓋”的同時,依托全市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健全“一站式”援助機制。當事人無論跑到司法行政任何一家“中心”“站”“所”或“點”,都能獲得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服務,從而確保了民工申請法律援助由原來的“進城辦”變?yōu)椤凹议T口辦”,大大縮短了供需之間的距離。
專項行動護航
以法“護身”長效維權
“老板不發(fā)工資該找誰維權?”“突然遭遇辭退該怎么辦?”1月13日,在吳中區(qū)香山街道中億豐建設工地,一場圍繞民工維權的主題法治宣傳活動吸引了眾多工友爭相圍觀與參與。
“活動以案例講解、法律咨詢等方式開展,‘純干貨’分享得到了廣大工友的一致好評。”吳中區(qū)司法局長肖冬梅介紹。這是落實省司法廳部署開展“法潤江蘇情系民工”專項行動的系列活動之一,也是蘇州市常態(tài)化護航民工“討薪”的生動實踐。
多年來,從“春風行動”到后來的“民工學法活動周”,再到現在的“法潤江蘇情系民工”專項行動,蘇州市一直秉持集約化、常態(tài)化原則,通過整合法治宣傳、矛盾化解、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四個方面的保障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民工維權活動,積極為民工維權送上貼身法律“護身符”。
精準走訪排查,建立企業(yè)欠薪預警機制,深入企業(yè)、工地、勞務市場等開展民工薪資支付情況專項排查,重點排查建筑施工、家政保潔加工制造、餐飲服務等重點領域以及員工人數較多、運營情況不佳的企業(yè),實現拖欠民工工資矛盾糾紛早發(fā)現、早調處。
緊貼法治需求,以民工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送法進企業(yè)、進工地活動,通過發(fā)放法治春聯、維權手冊等普法書籍資料,舉辦法治講座、法治文藝巡演、法治燈謎競猜等法治宣傳活動,借助法治文化陣地、“法潤民生”微信群平臺等打造學法陣地,使務工者在靈活便捷、寓教于樂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增強依法維權的意識能力?!?張全連唐夢恬 ?施為飛